字词 | 无名氏《鹧鸪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名氏《鹧鸪天》《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心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古今词话》云: “此词形容愁怨之意最工,如后叠,甫能炙得灯心了(此句意为刚刚熬到灯灭),雨打梨花深闭门,颇有言外之意。”词中写一位思妇忆念征人,无时或释,凄苦哀怨,具有一股真挚感人的力量。此小令极富有音乐性,做到应声传情,声情并茂。开头即抓住呖呖莺声这种和美流转的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结尾又以淅淅沥沥的雨声及雨点打在梨花上的凄苦萧瑟之音,留下久久不尽的情韵。音节流畅,一片宫商,使小令中相思之情得到最完美的表达,令人感到作者确是一位填词高手。 无名氏《鹧鸪天》《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全令切合早春景物,形象而又传神。通过一系列形象:花、草、梅、杏、雁、鸦等的描绘,读后觉得新春的气息从纸上扑来,令读者心头也感到一阵和暖的春意,此即通过写形而传神,虽无什么比兴寄托的深意,但实在是一首佳词。 无名氏《鹧鸪天》无名氏《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春 闺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①,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②。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③,雨打梨花深闭门④。 注释 ①鱼鸟:犹鱼雁,代指书信。②芳尊:古代酒器,亦借指美酒。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③甫能:宋时方言,犹今言刚刚能。炙灯,即燃灯。④雨打梨花深闭门:化用唐人成句。宋吴聿《观林诗话》:“半山(王安石)酷爱唐乐府‘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 柳荫仕女图 陈少梅 鉴赏 这又是一首关于相思的小词。对闺情的描写,是宋代词人永不厌倦的主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词的特美,在闺情词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唐人金昌绪有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此词起笔暗用唐人诗意,但着以“和泪闻”三字,悲伤的情绪由此弥漫开来。接以一句“新啼痕间旧啼痕”,更有终日以泪洗面的忧愁袭人。枝上流莺,婉转啾鸣,原本是春日美好风光,却连用三个与眼泪有关的词,传递出内心悲伤。朱淑真以“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减字木兰花》)写闺中寂寞,反复强调孤独感。此词起笔反复强调“泪”,都是极力渲染无时无刻不为情所困的愁思。柳永的《忆帝京》中曾写过:“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女子一生的眼泪,原本也只是为了一个人而流。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是对悲伤缘由的解释。原来是丈夫征戍边塞,音信全无,整个春天都没有寄信回来。妻子在家魂牵梦绕,不知生死,也无计相寻,所以才会相思流泪。以“鱼鸟”指代书信,是由于传说中鲤鱼、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想必此词中的女子也在日日等待着“长跪读素书”的时刻早一日来到,然而信函迟迟不来,只能有劳梦魂,亲自前往千里之外的关山寻觅丈夫,一慰别后的相思。然而梦中是否就能欢喜如愿呢?也未必。首二句言“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新啼痕”若是醒来时的孤寂,“旧啼痕”便应是梦中流下的泪痕。即使是梦魂千里赶来得以一见,仍然要忍受“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的孤寂凄凉,所以梦里梦外,无不是一片孤苦悲伤。 下阕进一层铺叙思妇的痛苦。“无一语,对芳尊。”不言不语,独对酒杯,想要借酒浇愁,然而愁思难断。“安排肠断到黄昏”一句,与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中的痛苦煎熬,何其相似! 歇拍以景结情,意思是说好不容易把油灯熬干,从黄昏熬到夜里,然而“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寂寞庭院,更为思妇增添了无尽的孤寂和忧愁。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与此词意境相似,不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直白抒情,在此词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隐藏在雨打梨花、院门深闭的寂静夜晚中,隐藏在守着油灯、醉中逃愁的思妇背影中。 《诗经》中的女子,在黄昏的时候,看见羊牛归家,不觉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此词中的女子,在睡梦中为流莺惊醒,醒来才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在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相思中,她在煎熬中又艰难地度过了一日。“雨打梨花”,这个意象非常美,然而正如“枕前泪共帘前雨”(聂胜琼《鹧鸪天》),这雨水又与首句的泪水相呼应。于是全词由流莺而起,以梨花结束,以泪水起笔,以雨水结束。温婉流畅,相思渗入万物,泪水雨声,忧愁无处不在。(贾晓红) 无名氏《鹧鸪天》《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冷落人间昼掩门。泠泠残粉縠成纹。几枝疏影溪边见,一拂清香马上闻。冰作质,月为魂。萧萧细雨入黄昏。人间暂识东风信,梦绕江南云水村。 此令似为客中咏落梅。起句“冷落人间昼掩门”,描写了梅花落尽后的凄凉气氛。“泠泠残粉縠成纹”,进一步写花落已尽,枝头所剩无几,故曰残粉。又残花满地,铺成縠纹。縠(hu),是一种细软的丝织品,经常用来形容波纹。“几枝疏影溪边见,一拂清香马上闻”,是补叙旅途见到梅花未落时情景。下片开始,进一步描写梅花的高尚洁白的品质。“冰作质,月为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歇拍“人间暂识东风信,梦绕江南云水村。”就由花及人,进入旅途思念曾经一度相识似冰清玉洁的美人了。这首小令写梅花的外貌,又写了它的品质;既写梅花,又写了词人所思的美人。只要细读,自能得其妙趣。 无名氏《鹧鸪天》无名氏《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秋光欲雨棋声泻①,粉帐不容花露香。新寂寞,旧疏狂。玉炉消息记钱塘。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注释 ①棋声泻:形容雨声如棋声倾泻。 山居闲眺图 【明】赵左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这是一首婉约小词。所述的是幽幽的相思,所用的是淡淡的笔墨。词的风格很接近北宋初期的词风,清淡闲婉,有如一盏清茶。 词的起笔便点出了主题:“相思。”晏幾道词中曾写过相思的深情:“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思远人》)然而此处却化解了这份浓烈,只是淡淡写道:“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睡醒后看见窗外桐叶满窗,这安静的风景叙说着词人心境的宁静与庭院的雅致。“题得相思”的动作,透露出内心的淡淡忧伤。与“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相比,语意含蓄,然情意相近。 接下来两句写耳边所闻:“秋光欲雨棋声泻,粉帐不容花露香。”秋日的光线阴暗下来,好像要下雨了。不多会儿,雨声便来了,淅淅沥沥,如棋声倾泻。大概因为雨一来,风也起了。风吹粉帐,而户外花上之露既香且浓,传入帐中都仿佛容不下了。“容”取容纳、盛受之意。 上阕所写均是寻常生活中的细节:醒来时所见,寂寞时所为,桐叶雨声,气息香味。这秋日的时辰中浮动着一缕轻愁。下阕始直接抒情:“新寂寞,旧疏狂。”过片流畅而让人惊醒。连用两重对比,以“旧”对应“新”,以“疏狂”对应“寂寞”。原来今日寂寞的忧伤,乃是对昨日喜悦的记忆。六字清简,却包含多少无奈和追忆。杜牧《遣怀》诗中叹过“十年一觉扬州梦”,姜夔《鹧鸪天》词中写过“少年情事老来悲”,都是“疏狂”之后的“寂寞”,都是今朝对旧日的回忆。与之不同的是,此处以“新”形容寂寞,说明分离的时间尚不是很长。所以这思念并没有完全陷入绝望和沉痛,而是还在期待着对方的音讯。一句“玉炉消息记钱塘”,点明所思之人的所在。“钱塘”,是旧日情事的发生地,也是记挂中音讯的来处。然而等待中的消息似乎并未来到,所以歇拍渐入静寂:“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这景色是寂寞的:昏黄的月光,一缕残云浮过。景中人更是寂寞的:红蕉树下,立遍栏杆。“立遍”这个词,吐露出词人心绪的忧伤。这正与“敲遍阑干,拍遍阑干”(蒋捷《一剪梅》)中的寂寞无可排遣相似。“月黄”与“红蕉”呼应,指昏黄的月亮与红色的芭蕉,颜色字的使用略略点亮了素淡的画面。“一带残云趁月黄”,用字清雅,描述极美。 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一系列动词来描述他一日中的活动:题字、起来、记(回忆)、立遍。时光也从白昼过渡到夜晚,他见到的风景都是庭院中静默的景致:桐叶、纱窗、粉帐、玉炉、红蕉、残云与黄月。这是一首关于思念的词。然而在整首词中,相思之情并没有用浓烈的笔触去渲染,只是如盐溶入水,分散在寻常的活动与每一幕风景里。(黄阿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