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花生蚜虫预测预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花生蚜虫预测预报方法 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又名苜蓿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全国花生产区均有发生。蚜虫多集中在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及嫩叶的叶背上和花蕾、花萼、花瓣以及果针上为害,造成花生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并传播病毒病。受害严重时,枝叶发黑,结荚甚少,甚至枯萎死亡。花生蚜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豆类、苜蓿、国槐、荠菜等。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降雨和湿度 大气相对湿度是决定该虫能否大发生的主导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15~24℃)内,相对湿度在60%~70%时,有利该虫的繁殖和为害;超过80%或低于50%,对花生蚜的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1.2 温度 温度是影响花生蚜繁殖数量和活动迟早的重要因素。花生蚜繁殖温度为15~24℃,最适温度为19~22℃。此虫较耐低温。 1.3 天敌 对花生蚜消长影响较大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虻、蚜茧蜂。在一定时期内,天敌数量增多对蚜虫是否大发生有一定作用。 1.4 地势和栽培条件 下坡花生地比上坡花生地蚜虫虫口密度大,为害重;早播、长势好的比晚播、长势差的蚜虫虫口密度大,为害重。 2 调查项目和方法 2.1 虫源基数调查 花生播种前10天,调查当地不同环境的主要野生寄主,木本(刺槐、绵槐、国槐)一年生枝条50个,查顶端20cm长,草本(荠菜、刺儿菜、地丁、野苜蓿草等)100株,统计其上的蚜虫及天敌数。结果记入春季虫源基数调查表(表4-177)。 表4-177 春季虫源基数调查表 2.2 田间蚜量消长调查 自花生出土开始,选靠近蚜源、早播花生田2块,每5天调查1次。每块地5点取样,每点查20墩,记载蚜虫和天敌数量,当蚜墩率达到10%时,3天调查1次,至7月中旬止。结果记入田间蚜量消长调查表(表4-178)。 表4-178 田间蚜量消长调查表 2.3 田间蚜量普查 在防治适期前,选择不同类型的花生田10块以上进行调查(取样方法同蚜量消长调查),统计蚜虫和天敌数量。结果记入田间蚜量普查记载表(表4-179)。 表4-179 田间蚜量普查记载表 3 预测预报方法 花生蚜发生与气象条件、蚜量基数、天敌情况及栽培条件有关,特别是与5、6月份温湿度关系密切。预测时主要根据影响其发生动态的相关因子综合分析预报发生期、发生程度,或通过有效积温预测法、数理统计预测法进行预报,确定防治措施。 4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4.1 发生程度分级 ◆1级:平均一墩头数10~25; ◆2级:平均一墩头数25.1~50; ◆3级:平均一墩头数50.1~75; ◆4级:平均一墩头数75.1~100; ◆5级:平均一墩头数>100。 4.2 防治指标 10头/墩。 4.3 防治适期 一般在6月上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