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航道系新港码头至大沽锚地间船舶航行的通道。1939年,日本侵略军为掠夺中国资源,开始修建天津新港,开挖新港航道。原计划主航道东接渤海,西至船闸与海河相连,全长13.4公里,宽200米,但并未实施。经过疏浚,新港主航道一度达-6米水深,3000吨级货轮曾进入港口。到日本投降时,已淤至-4米,其中船闸及码头附近已淤至-1~-3米。1945年以后,新港主航道曾挖至-4米,后又回淤为-3米左右。1951年9月,人民政府进行建港一期工程,至1952年10月17日,万吨巨轮“长春”号首次乘潮进港。1977年,天津新港双航道工程开工。1981年底一期工程完成。挖泥1620万立方米,航道由原60米宽拓展为120米,深度也由-6米加深到-8米。1984年12月27日,二期工程完成,挖泥2110万立方米,原单向航道已成为双向航道,结束了天津港船舶单向航行的历史,提高了港口通过能力。拓展后的新港主航道全长24.5公里,宽150米,设计水深-11米,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入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