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子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子昇 温子昇495—547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温峤之后。世居江南,祖恭之避难归北魏,家于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因为济阴人。子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及长,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元渊门下之客。北魏孝明帝熙平(516—518)初,中尉东平王元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子昇为高第,补御史。后为李神俊荆州录事参军,被征还省。正光(520—525)末,广阳王元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子昇手,才名转盛。孝庄帝建义元年(528),为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后随元天穆讨邢杲。北海王元颢入洛,子昇劝天穆讨之,天穆不能用,遣之还洛,元颢以为中书舍人。孝庄帝返洛,子昇复为舍人。及孝庄帝杀尔朱荣,子昇预谋,当时赦诏,子昇所作。孝武帝永熙年(532—533)间,为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孝静帝时,高澄引为大将军府咨议参军。后元瑾、荀济等谋杀高澄,事泄,澄疑子昇知其谋,时方使作《献武王(高欢)碑文》,既成,囚诸晋阳狱,饿食敝襦死。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之,又为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子昇又撰《永安记》三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后魏散骑常侍《温子昇集》三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五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十五卷,未知孰是,今存者寥寥。明张溥辑有《温侍读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温文存者约二十九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十一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子昇骈文如《韩陵山寺碑》,最为当时人所推崇,辞藻华美,已不减江左作者。温诗亦自有其成就,较之梁、陈诗之柔靡,温诗实有其佳处。如《捣衣诗》,已开初唐之风,不陷于宫体之纤巧。洵为名篇。主要事迹见《魏书》、《北史》本传。 ☚ 刘孝先 邢劭 ☛ 温子昇 温子昇496—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荷泽)人。北魏文学家。温子昇出身寒门,早年在北魏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孝明帝熙平二年(517)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温子昇从应选者800多人中脱颖而出,由此文名大著。历任诸王幕僚、台阁郎官,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为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武定五年(547)因涉嫌参预元仅等谋害高澄一案,被捕饿死狱中。温子昇是北魏代表作家之一,名列北朝“三才”,与刑劭同为文士之冠,称为“温邢”。温子昇的诗与南朝齐梁绮丽诗风接近,如《春日临池》等皆以写景见长。其所作乐府风格遒劲,较有北朝生活情调,为南朝所未道。其《捣衣》一诗,五七言杂用,沈德潜认为其风格“直是唐人”(《古诗源》)。史载温子昇著述多达30余卷(说法不一),惜已散佚。明人辑有《温侍读集》。今仅存温子昇诗作10首。 ☚ 常景 胡叟 ☛ 温侍读集 ☚ 徐孝穆集笺注 温侍读集 ☛ 温子昇 064.温子昇(p1850.2)释文作:公元495-547年。北魏济阴冤句人。字鹏举。文章清婉,知名北朝。尝撰《韩陵山寺碑》,为同时南朝诗人庾信所推重。后因事下狱死。《魏书》八五、《北史》八三有传。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温侍读集》。 ☚ 汤盘 渴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