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修本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代政府组织编修的药典。苏敬等撰。唐显庆二年,苏敬向朝廷奏表请修本草,唐高宗乃敕其与名医方家及勋臣李勣、长孙无忌、孔志约等20余人编撰,显庆四年(659) 书成。该书以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一书为基础,经增补修订而成。全书分本草、药图、图经三大部分。其最早著录见于《旧唐书·经籍志》,载“本草经图,七卷,苏敬撰;新修本草,二十一卷,苏敬撰;新修本草图,一十六卷,苏敬等撰;本草音,三卷,苏敬等撰”。《唐书·艺文志》载:“本草,二十卷; 目录 一卷;药图二十卷; 图经七卷”。《宋史·艺文志》、宋 《通志 ·艺文略》、《崇文总目》,明 《国史·经籍志》,清《经籍访古志》等均有著录或辑要。原书流传300余年至宋亡佚。现存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经历代本草书如《蜀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收载转传下来。二是原书的残存手抄本,目前发现有两种,一种是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乾封 二年(667)手抄卷子本卷10残卷和卷18片断,现分别存放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编号S·5134)和法国巴黎图书馆 (编号P·3714); 另一种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 兵部郎中傅云龙在日本得到的日天平三年(731) 手抄卷子本的残本10卷,现行本是据以上资料辑复而成,主要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1936年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尚志钧辑校的辑复本等。 苏敬(599—671),唐著名药学家。曾官任朝议郎,迁右监门长史、骑都尉。宋大观避讳,名书作苏恭或苏鉴。唐显庆二至四年(657—659) 与李勣等20余人撰成《新修本草》共54卷。尚善治脚气名于时,著《脚气方卷论》(已佚),后由吴升将其与唐临、徐玉的《脚气论》 合编为 《 三家脚气论》 2卷。 《新修本草》原著54卷,其中正文20卷,目录1卷; 本草图25卷,目录1卷; 本草图经7卷。图及图经均已失传。现存正文亦不全、缺卷1—2、卷6—11、卷16。正文除序例外,论述药物850种,分为9类,即玉石部、草部、木部、兽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谷部、有名未用部。除有名未用部外,均分上、中、下三品各论。各卷对药物的性味、主治、用法及产地良劣、采集时间等均有详细论述。 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修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42)早883年,在世界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的成就,保存了《本草经集注》等大量古本草论著的原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所收载的药物,不仅有论述,而且有药图和对图的说明,新增加114种药物;所有药物都是由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查实而录,故其药物搜罗之广、可靠程度之高、临床应用之效,都为历代本草无可比拟。 本书撰成后,唐朝政府即列入学医的必修课目,很快流传全国,成为药物学权威著作,直至宋代《开宝本草》问世,才逐步取代它的地位。早年即传至国外,731年即有日本手抄本问世,在日本、朝鲜等国也都曾作为学医的法定课目。现代研究主要是对原书的辑复,已有日本冈西为人辑本,国内的尚志钧辑本。 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唐苏敬等人于显庆四年(659)奉勅撰。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千字。正文为在《本草经集注》 基础上修订与增补而成。共载药八百五十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本书继承历代本草成就,重视民间经验,提出“下询众议”,“定群言之得失”。并下诏全国,征集各地药物标本,予以描绘。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科学价值,为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对国内外医学界影响颇著。唐朝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本之一,日本也早有传抄本,并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五、十七至二十,补辑三,共十一卷。《纂喜庐丛书》之二),一九三六年日本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此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七、十九共五卷。附日文唐新修本草解说),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洪贯之《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简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0),尚志钧《关于唐本草的研究》(《哈尔滨中医》1961.7)可供参考。 新修本草药物学著作。简称《唐本草》。54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类。共收药850种。《新修本草图经》25卷,目录1卷和《新修本草图》7卷,是在编写本书时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本书正文记述各药性味、主治及用法;图经部分则是药物的形态、采药及炮炙。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唐代以后,本书正文均收录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后代所发现的本书较古的传抄卷子本,主要有日本仁和寺藏本(十三、四世纪抄卷子本)的残卷共10卷,又补辑1卷(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两种残卷断片。 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54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分正文、图及图经三部分。共收载药物850种,详细介绍了产地、性味及效用等。《新修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是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修订和增补的。《新修本草图经》25卷,目录1卷和《新修本草图》7卷。后者是在编写本书时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是唐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正文收入《证类本草》中;《图》和《图经》已失传。今有此书的残卷刊行。 《新修本草》中国医学专著。苏敬等20余人集体编写,于公元659年完成,由唐政府颁行的最早的国家药典。原书共54卷,计正经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目录2卷。它在《本草经集注》的730种药的基础上新增114味,共844种。该书分本草、药图、图经3部分,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等9类,详述了药物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并绘有各种药物图样,是世界上第1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比外国最古的药典早问世800多年(欧洲最早药典为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药典》,出版于1498年)。《新修本草》颁行后,流行全国,直到10世纪《开宝本草》编成,才逐渐取代它。该书流传国外,日本官方曾将它定为学医的必读课本。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唐中药学专著。显庆二年(657 ),朝廷令长孙无忌主持编修工作,参加编写者,有苏敬等20余人。完成予显庆四年。原书21卷,另有药图26卷,图经7卷,收载药物844种。对药物产地、性味、功效和主治疾病,均有介绍。此书为朝廷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内容丰富,流传颇广。后散佚,日本、敦煌存其残卷。 ☚ 外台秘要 敦煌本《新修本草》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世界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儒臣和医官奉诏编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故又称《唐本草》。该书由李勣(封英国公)领衔总定,故又名《英公本草》。原书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总计54卷。其中《新修本草》本文20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 25卷,目录1卷,《本草图经》7卷。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参考古代文献外,还同时进行了全国性的药物普查,并绘制出药物图形及有关生药、药材及炮炙等资料。本书不仅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的成就,也对以后的药物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世界上国家颁布的最早的药典著作,较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42)早883年。本书撰成后,首先由唐政府列入学医的必修课目。稍后,日本、朝鲜等国也都作为医学的法定教材。该书收药850种,共分9类,即玉石类、草部、木部、兽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谷部、有名未用部。除有名未用部外均分上、中、下三品。此书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经集注》原有内容和体例,并予以扩充和补正,新增入了115种新药和大量的注文。《新修本草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绘制的生药图编集的。但这一部分在北宋以前已全部失传。《本草图经》配合记述药物性味主治、应用等,本文部分专门记述药物形态、产地及采药、制药等内容。《唐本草》一书经辗转保存下来的本文部分,主要是通过历代本草书,特别是《蜀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及《本草纲目》等书重复收载的结果。其次还有唐代的《千金翼方》和日本的《本草和名》、《医心方》等书。至于《本草图经》的佚文,则散见于《蜀本草》佚文及《千金翼方》等书中。在唐人手写的《唐本草》本文方面,近代发现有两类。一类是在敦煌出土的残卷2种,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及法国巴黎图书馆,内容均极残破不全。另一类为日本卷子本,此书近代在日本及国内均有影印本。近来日本人冈西为人及中国人尚志钧分别辑复了 《新修本草》。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先后由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 (1964)及日本学术图书刊行会 (1973)影印。尚志钧《唐·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神农本草经 食疗本草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中医药物学名著。又名《唐本草》、《唐新修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撰。苏敬(599—674),一作苏恭(系避讳)。宋(今河南境内)人。医学家。曾任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等官职。因前朝各种药物书籍,正误难辨,连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也有讹错遗漏,遂于显庆二年(657)上书朝廷,建议重修本草。诏令苏敬与检校中书令许敬宗、太常寺丞吕才、太史令李淳风等二十二人,增损旧本;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重修本草。 ☚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唐)苏敬等人撰。54卷。收入药850种,分为9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有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 ☚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 新修本草本草学著作名。简称《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由唐苏敬等人撰于659年。全书共54卷。计:正文20卷;目录1卷;图7卷;图经25卷,目录1卷。正文是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修订和增补的,共收药物850种,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为九类。插图是向全国征集的,图经则是其文字说明。唐代以后正文均收入《证类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则早已亡佚。 新修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生卒年不详)撰。苏敬,事迹不详。显庆二年(657),苏敬等二十二人奉敕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校订,并广收当时所知药物,撰著《新修本草》,于显庆四年 (659) 成书。此书有《本草》二十一卷 (含目录一卷),《药图》二十六卷,《图经》七卷。其中《药图》和《图经》久已散佚,仅存《本草》残卷(三、四、五,十二至十五,十七至二十,共十一卷)。书中收列药物八百四十四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一百一十四种。收集药物原则从实际出发,如此书序中所言:“《本草》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不迷信古人,只注重实际。此书撰修过程中,还注意征集各种药物标本,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中谬误。书中记载了不少当时从国外传入的药物和民间使用的一些药用食品等。介绍药物性味、产地、功效、主治等,总结了唐代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学价值。此书又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日本曾经规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卷,1955年群联出版社影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新修本草》唐官修药物学著作。简称《唐本草》 。唐朝苏敬等集体编写,于659年完成。由唐朝廷颁行全国,可称是世界第一部药典,比欧洲著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此书是在《神农本草经》 基础上增添新药,修订改编而成。全书共54卷,计收录中药857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等9类,图文并茂。文字部分记述药物的主治、用法等; 图画部482分表示药物的形态、采集等。此书在补充新药、修正错误、介绍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由于朝廷颁行,故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唐以后此书渐亡佚,现在有辑录本刊行。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医著。唐代曹州离狐(今曹县)人李勣等编撰。显庆四年(659年)颁行。是我国第一部药典。内容分正文、图及图经三部分。本草是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增补修订、改编而成。全书共收载药物850种,按自然来源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各药产地、性味及作用,并附插图。成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图谱和珍贵的本草文献。 ☚ 新医学 新麻风病学简编 ☛ 新修本草xīnxiūběncǎo药书。简称《唐本草》。苏敬等撰于659 年。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颁行的药典。共54 卷, 分为正文20 卷, 目录1 卷; 图7 卷, 《图经》25 卷,目录1 卷。正文是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修订和增补的, 共收药物850 种, 分为9 类。书中的插图是从全国各地广泛征集的, 图经则是其文字说明。对唐代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 唐代以后该书正文均收入《证类本草》等书中, 但原书未能保存下来。图和图经部分早已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有此书的残卷影印本。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系本草学著作。简称《唐本草》(又称《英公本草》)。54卷。是唐朝政府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一书基础上,组织医官苏敬(一作“苏恭”,系避唐讳)等20余人集体编撰而成。撰于公元657~659年(显庆2~4年)。全书包括《新修本草》本文20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25卷,目录1卷,《本草图经》7卷。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参考古代文献外,还同时进行了全国性的药物普查,并绘制出药物图形及有关生药、药材及炮炙等资料。本书不仅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的成就,也对以后的药物学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世界上国家颁布的最早的药典著作,较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42年)早883年。本书撰成后,首先由唐政府列入学医的必修课目。稍后,日本、朝鲜等国也都作为医学的法定教材。 ☚ 雷公炮炙论 食疗本草 ☛ 新修本草xin xiu ben caoRevised Materia Medica,China’ s first medical code completed in 659 AD 新修本草唐代官修药典。名《唐本草》。唐高宗显庆二年(657)至显庆四年(659)由苏敬、长孙无忌、许孝宗、李淳风、孔志约、于志宁等二十余人集体编撰。五十四卷,分药图、药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八百四十四种,并详细记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疾病,还纠正了过去本草经籍中的一些错误。是我国和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