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拉丁货币同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拉丁货币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

法国(召集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等四国为维持金银复本位制、统一货币流通,而结成的货币同盟。因参加国皆系拉丁语系国家,故名。1865年12月在巴黎签订条约。条约规定:(1)各加盟国均实行金银复本位制,金银比价固定在1:15.5;(2)以含4.5克纯银或0.29克纯金的法郎铸币作为共同本位货币;(3)金币(10~100法郎)和银币(5法郎)在各加盟国通用;(4)银币发行额以人均6法郎为限,流通中每次支付额不得超过50法郎,但5法郎的银铸币作为完全的本位银币可以是无限法偿货币。条约签订后,银价在1872~1873年间迅速下跌,1874年金银比价降为1:16.17。这使银币成为劣币,供应量大为增加,金币供应量减少。四国被迫在1874年1月限制铸造5法郎银币,剥夺了银币的本位货币资格。1878年完全停止铸造银币,复本位制开始瓦解。此后,四国一直实行所谓跛行复本位制:银币虽然仍为法定货币,但只能大量存放在银行中,既不准铸造,也不能在商业往来中大量使用。事实上,这些国家已经过渡到单一金本位制。1926年,拉丁货币同盟正式解体。同盟对缓和复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压力影响甚少。

拉丁货币同盟Latin Monetary Union

拉丁民族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为维持金银复本位制和统一货币流通而结成的同盟。19世纪上半期,欧洲大多数国家实行金银复本位制,金银比价一般都定为1∶15.5。1848年、185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先后发现金矿,黄金贬值,白银对黄金比价偏低,因而从流通中退出。为制止这一情况,上述国家于1865年在巴黎缔约,1868年希腊也参加该同盟。协定规定降低面值2元法郎以下银币的成色,限制其铸造和法偿能力。1870年美国内华达州发现银矿,银价连续下跌,金银比价不能维持,加上金本位制此时已在欧洲流行,1878年同盟各国签订第二次协定,停止银币自由铸造,复本位制开始瓦解。同盟于1927年正式宣告解散。

拉丁货币同盟

拉丁货币同盟

1865年拉丁民族国家在巴黎缔结的统一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同盟。参加国有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以及后来的希腊。该同盟决定在各有关国家采用复本位制,规定金银比价并将其固定为1:15.5,统一银币的成色和重量,并相互流通使用。1873年,同盟限制银币制造,致使大量银条流入市场; 同时,美洲发现大量银矿,市场白银数量更加增多,结果银币贬值,原定金银比价不能继续维持。此外,又因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普遍采用金单本位制,复本位制开始解体,1878年同盟各国停止银币铸造。致使20世纪初,各国陆续停止实行复本位制,同盟随之瓦解。

☚ 西非货币联盟   摩根财团 ☛
000029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