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打击投机违法活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打击投机违法活动 打击投机违法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一度出现物价大涨风,从粮食、纱布涨价开始,波及五金、化工等商品,价格上涨三四倍。投机商采取抢购、套购、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哄抬价格等手段,倒卖黄金、银元和关系国计民生的纱布、粮食、煤炭、西药等重要商品,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生活的安定。打击猖狂的投机活动,是新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面临的最急迫的任务之一。兰州市在这场打击投机、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中,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以至公安的力量,开展了市场检查,取缔了黑市和14个钱庄、银楼,整顿了货栈、客栈、纱布等行业,处理了一批兴风作浪的投机商。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一些人乘机倒买倒卖重要生产资料和供应紧张的消费品;倒卖各种供应票证;倒卖金银、文物;走私贩私、转包渔利等。仅兰州市在1962年和1963年两年中,查获投机违法案件16960件,违章违法人员多达13222人,其中有职工、下放人员、城市居民、学生、农民等。1963年5月17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集市贸易管理的几项暂行规定》,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视为投机倒把,必须坚决打击:1私设地下工厂、商店、运输队、建筑队者; (2)买卖黄金、白银、票证者; (3) 内外勾结、盗卖国家资财者;(4)私自在农村收购统购物资和未完成收购计划的二类物资者;(5)黑市经纪、买空卖空、居间牟利者; (6)转手批发、长途贩运者;(7)一贯偷漏国家税收者;(8)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9)倒贩国家计划分配的工业品和手工业品者;(10) 贩卖耕畜、宰杀耕畜出售者; (11)掺杂弄假、欺骗群众、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者; (12)放高利贷或窝主、资助投机倒把者。1964年8月13日,省人民委员会在《关于加强粮油集市贸易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粮油贩运的缉查工作, 严禁粮食外流。1965年, 甘肃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同公安、法院、税务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地开展了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斗争,兰州市经过一年斗争,查处了259件大案。在打击投机违法活动中,虽然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对维护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投机倒把在认识上有偏差,在政策上和工作上也有失误, 混淆了合法和非法的界线,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限制了一些正当的交易活动,引起群众的反感。“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打击投机倒把更是随心所欲,任意扩大打击范围,造成打击投机倒把的严重扩大化和很多冤假错案。 ☚ 甘肃省市场管理政策法规 新时期打击投机违法行为斗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