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鼓舞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因只用手鼓伴奏得名。据传始于巴克西(巫师)活动。古时,巴克西为了给人驱邪治病,常边念咒语边击手鼓,环绕病人手舞足蹈。手鼓起初用于伴奏民间音乐、歌舞,后来随着手鼓制作工艺的提高和维吾尔舞蹈艺术的发展,四十年代初,出现了只用手鼓伴奏的女子独舞。解放后,“摘葡萄舞”、“手鼓舞”等手鼓舞作品不断涌现。通常由女子独舞和一名男子操鼓作联合表演,动作多有即兴发挥。突出特点是:情绪热烈奔放,动作自由灵活,常用动与静、快与慢、大与小等对比鲜明的手法抒发丰富感情。手鼓击打方法多变,鼓点声响与舞蹈融为一体。 手鼓舞 227 手鼓舞维族表演性民间舞蹈。开始流传在南、北疆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动作技巧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 赛乃姆 盘子舞 ☛ 00006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