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suǒdéshuì〈名〉 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 所得税suǒdéshuì〈名〉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也叫“所得课税”“收益税”。 所得税suǒ dé shuì个人和企业从各种收入中按一定比率所缴的税。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四:“国内税、海关税第一: 地租,四二○八九一四九;所得税,一○一二三七八;国立银行税,二二一八五○;证券印税,六二七四一二;诉讼印纸,三三四一三四;北海道水产税,二○九八○二……□□营业税,二五八六○。”1899年《清议报》二十二册《西班牙内乱详报》:“财政大臣咕伊拉亚多以增所得税为合敕意,即决意欲大增税额,民众闻之不悦。” 所得税suǒ dé shuìподохóдный налóг; налóг на дохóд所得税又称“收益税”。对个人和单位以其劳动、营业、投资所获得的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即所得额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各税的统称。中国的所得税种有: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农业税、资源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国家对企业或个人按其在一定期间的各种所得而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是直接税的主要税种。 起源和发展 创始于英国。1793年英国与法国开战,军费大增。当时英国税收以消费税为主, 不能适应战时需要。1798年,首相皮特(W.Pitt)创设此税。此后,所得税随着是否有战争而时兴时废。至1842年,鉴于间接税负担苛重,有失公平合理,加之财政亏空,英国首相皮尔(R.Peel)重新推出所得税。税法经多次修正渐趋完备,成为永久税源。随后一些国家相继仿行。中国所得税创设于1936年。是年7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施行《所得税暂行条例》,后经过多次修改。当时实行的所得税属分类所得税,即营利事业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所得税、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以及特种过分利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制》,决定征收商业税, 明确商业税就是对商人征收其资本盈利的所得税。1943年重申营业税即商业所得税,按照商店资本额大小、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全国税政。1949年11月,财政部召开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废止旧的所得税。1950年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中国所得税有薪给报酬所得税(未开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同年12月改为利息所得税,1959年起停征)和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三种。所得税税率采用14级全额累进,最低一级税率5%,最高一级税率30%。1950年6月将14级全额累进改为21级全额累进。1958年税制改革,原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成为独立税种,明确称为“工商所得税”,但未另订税法,仍沿用1950年12月颁布的《工商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1950~1957年,所得税收入占同期工商税收的12.4%,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31%。在社会主改造时期工商所得税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征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从1958年起, 工商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集体所有制企业。1962年, 中国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情况发生变化。1963年4月,国务院公布《关于调整工商所得税负担和改进征收办法的试行规定》。调整原则是:个体重于集体经济; 合作商店稍重于手工业合作社、交通运输合作社及其他经济:集体经济之间负担要大体平衡。“试行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经济所得税实行14级全额累进征收办法,最低一级税率7%,最高一级税率62%。合作商店所得税实行9级超额累进征收办法,最低一级税率7%,最高一级税率60%。对个体经济和合作商店除征收所得税外,还实行加成征收办法,最高可加至4成。供销合作社所得税实行39%的比例税率征收办法。手工业合作社、交通运输合作社所得税实行8级超额累进征收办法,最低一级税率7%, 最高一级税率55%。1966年10月, 财政部对农村社队企业又作了试行比例税率的规定, 农村社队所属企业,采用有起征点的比例税率,一般全年所得额600元以下的免征工商所得税,达到起征点以上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工商所得税, 税率一般定为20%。 国外所得税 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❶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额为课征对象的所得税。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国所得税既有共同点, 又各具特点。共同点表现在课征范围、应税所得的计算和确定、对个人所得的扣除和减免项目等,都有类似的规定和计算过程。不同点,美国是对“总所得”课征, 英国将所得分为6类, 德国和法国将所得分为7类计征, 日本则按不同纳税人划分课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大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征。课税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从源法。是就所得发生之处课征, 不直接课征于纳税人, 而间接课税于支付所得之人, 如在支付工资、薪金、利息和股息时,由交付单位扣交税款,然后汇总交纳。二是申报法。纳税人自行申报所得额, 由税务机关调查核实, 按核实数额依率计征, 并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交纳。 ❷公司所得税(又称“法人所得税”)是以资本股份公司等法人组织为纳税义务人交纳的所得税。其课征对象主要是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增长很快,加上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 鼓励企业投资和盈利, 在税收上给予种种优惠待遇, 因而公司所得税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下降趋势。各国公司所得税多采用比例税率, 即使实行累进税率的国家, 其累进程度也较缓和。课征方法, 一般都采用申报法。年初填送预计申报表, 年末填送实际申报表。税款分季预交,年终清算, 多退少补。 ❸社会保险税是对雇主和雇员按收入一定比例征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税。在发放工资时由雇主交扣。社会保险税的征收, 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联系。资产阶级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除用暴力镇压外, 还实行一些改良主义措施, 建立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德国在1883~1889年期间, 曾通过疾病与孕妇法、工伤法、年老丧失劳动力和死亡法等。英国在本世纪初, 也实行了对失业、疾病、残废、年老提供社会保险的措施。美国1935年由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西欧国家中,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很快。高福利必然带来高税收,社会保险税的迅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社会保险税具有受益普遍性、累退性及专款专用等特点。个人所得税随着所得额的增加而适用更高一级的税率。社会保险税一般适用比例税率,而且规定超过最高限额部分的收入,则不交纳社会保险税。 中国所得税 主要有以下几种: ❶国营企业所得税。1983年,中国国营企业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同年4月颁布《关于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暂行规定》, 自1983年1月1日起, 对全国大部分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对大中型国营企业按55%的比例税率, 税后利润分别采用递增包干、固定比例、调节税、定额包干等办法上交国家一部分利润。对小型国营企业, 按8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后, 企业自负盈亏。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同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规定, 凡国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除另有规定外, 都应交纳所得税。国营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大中型国营企业适用55%的比例税率;小型国营企业适用8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所得额在1 000元以下的, 税率10%,全年所得额在20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55%。国营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从其下一年度的所得中抵补,但连续抵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国营企业所得税按年征收, 按期预交。 ❷国营企业调节税。只对大中型国营企业征收。它是1984年9月国家公布实施的,其计税依据为这些企业交纳产品税和所得税后的利润。税率由财政部商同企业主管部门核定。核定调节税率时, 先核定企业的基期利润。即以企业1983年实现利润为基础, 调整由于变动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率以及开征资源税而增减的利润后, 为核定的基期利润。核定的基期利润扣除按55%计算的所得税和1983年合理留利后还有余额的, 其余额占核定基期利润的比例,即为调节税税率。没有余额的,不核定调节税税率。调节额的减征规定是: 企业当年利润比基期利润增长部分, 减征70%的调节税, 利润增长部分按定比计算。 ❸集体企业所得税。1980年10月,财政部《关于改进合作商店和个体经济交纳工商所得税的通知》 中规定, 对合作商店以按集体手工业8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所得税。1984年1月, 对农村乡镇企业和基层供销社, 一律改按8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 取消原分别按20%和39%税率征收的规定, 平衡了集体经济之间的税负。1983年, 集体所有制企业, 一律改按国营企业所得税新8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 进一步减轻了集体经济的税负, 统一了集体经济所得税的征收制度。1985年4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将对集体企业征收的工商所得税改为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集体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国家允许在所得税税前列支的税金和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根据维护国家主权, 平等互利和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的原则, 1980年9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政策原则是: 维护权益, 税负从轻, 优惠从宽, 手续从简。税法规定,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所得税。合营企业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分支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由总机构汇总缴纳所得税。在国外交纳的所得税,可在总机构应纳所得税额内抵免,但抵免不得超过国外所得额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这个抵免额应按分国计算。合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新办的合营企业,合营期10年以上的,经申请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合营企业的外国合营者,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国外时,按汇出额缴纳10%的所得税;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期限不少于5年的,经申请批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纳所得税税款的40%。申请再投资退税的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1)退税额=(再投资额÷133/100)×(30/100)×(40/100) (2) 退税额=再投资额×17.91/100 合营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额弥补,但连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合营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季预交,年终汇算清交的征收办法。 ❺外国企业所得税。1981年12月,中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都应按规定缴纳外国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的所得额5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全年所得额不超过25万元的,税率为20%;全年所得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40%。外国企业除交纳所得税外,另按所得额交纳10%的地方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等利润低的外国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申请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外国企业发生年度亏损, 可从下一年的所得中弥补,但连续弥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 而有来源于中国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信用费和其他所得,应缴纳20%的所得税。外国企业交纳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交。 ❻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公布实施,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应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就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原则是: 内外一致,适当调节,合理负担。与世界一些国家比较, 中国个人所得税具有税率低,扣除额宽,征收面小, 计算简便的特点。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所得税制,根据不同项目,分别规定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全月收入额在800元以上的,税率为5%,全月收入额12 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45%。(2)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工资、薪金所得,按每月收入减除费用800元,就超过800元的部分纳税。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满4 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 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纳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每次收入额纳税。 ❼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1980年10月,财政部《关于改进合作商店和个体经济交纳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个体经济暂不实行14级全额累进税率。在相当于手工业8级超额累进税率负担的原则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1985年,对个体经济一律改按原集体经济8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随着个体工商业户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收入的增加,原有对个体工商业户征收所得税的办法, 已不适应。为了合理调节收入,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体工商业户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各类企业间的税收负担,以利于开展竞争,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都应依法交纳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实行10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所得额不超过1 000元的,税率为7%;全年所得额超过30 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60%;对全年所得额超过50 000元的部分,加征10~40%的所得税。还规定,对孤老、残疾人员和烈属从事个体生产经营, 以及属于社会急需、劳动强度大而收入又低于一定标准的个体工商业户, 可给予定期减征、免征所得税的照顾。这样规定,既体现了小户与大户之间合理负担政策精神,又平衡了个体工商业户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之间的所得税负担。 ❽个人收入调节税。198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取得个人收入的中国公民,都是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纳税义务人。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课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 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的提供、转让取得的收入,投稿、翻译取得的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收入,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税率分别为超倍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对工资和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等四项综合收入,按照地区计税基数核算,按月计征。纳税人月总收入额超过地区计税基数的,超基数3倍以上的部分,按照超倍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对于投稿、翻译、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的提供、转让取得的收入,每次收入不满4 000元的, 减除费用800元; 4 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税。对 利息、股息、红利收入, 就每次收入额按比例税率20%征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收, 实行由支付单位源泉扣交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两种方法。 所得税Income Tax国会于1861年8月5日通过征收联邦所得税的第一个法案,对收入在800美元以上者征收3%的所得税。1862年和 1865年通过的修正案将税率提高,收入在600至5000美元之间的税率为5%,5000美元以上者税率为10%。根据1870年7月 14日通过的国内税收和关税法,国会终止了所得税。1894年,根据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的一项条款再次征收所得税,对收入在4000美元以上者征收2%的所得税。第二年在波洛克诉农民信贷公司案中该条款被宣布违宪。1913年批准的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使国会得以第三次通过所得税法。自此以来,所得税收入越来越重要。1861年征收所得税总额为3.47亿美元,1951年征收所得税总额为400亿美元,约占当年联邦税收总额的78%。该年的税率颇为复杂,从收入2000美元以上征税20.4%到20万美元以上征税91%不等。自 1911年威斯康星州通过所得税法起,截至1940年,共有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颁布了个人所得税法和公司所得税法,另有两个州仅对公司企业征收所得税。 所得税 所得税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所谓所得,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因生产、经营、投资、劳动等所获取的利润和收益,即总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如从事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取得的利润、工资、劳务报酬、薪金、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收入、偶然收入等。与其他税种相比,所得税具有显著特点: 量能课税; 是直接税,其税负一般不能转嫁; 具有弹性,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不征。所得课税制度于1798年在英国首创,目前已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并成为许多国家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各国征收所得税的税种名称和征税范围均不一致,征收时一般采用分类制和综合制两种方式。分类制是对各种所得收入分别征税,综合制是对各种所得之总和进行征税。就具体名称而言,所得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 (企业)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建国后,我国先后设置了多个所得税税种。1994年我国推行全面税制改革时统一个人所得税、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现行所得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外的各类企业,就其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具体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其他有经营收入的组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由生产、经营收入和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等项目组成,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这是基本税率。但考虑到部分小企业盈利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我国采取了过渡性的照顾措施,对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的企业实行15%、18%、27%的优惠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与规定税率之积即为应纳所得税额,它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方法计算缴纳。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为非居民。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所得,具体项目是: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三类: 工资、薪金所得按月合并计算征收,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对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稿酬等其他所得项目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收入总额中扣除税法规定的必要费用后的余额。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征收制,与此相适应的费用扣除也采取分项计算方法,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办法扣除费用,求得应纳税所得额,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 营业税 农(牧)业税 ☛ 所得税Income Tax指国家政府部门对其所管辖范围的个人、家庭、企业所获得的各种正当收入,按一定税率所征的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征收这种所得税。在以私有经济和私人企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所得税不仅是政府岁入的重要来源,而且还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消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所得税是国家对居民、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和社会团体就其劳动工资、薪给报酬、企业利润、业务所得、债券利息、财产租赁等等收入课征的一种税款。一般采用累进税率制,也可以采用比例税率制。其计算公式为: 应缴所得税=应纳税的所得额×所得税率 我国从1983年起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制度,主要就是指以征收所得税代替上交利润。利改税的第一步,是对大中型国营企业按55%的固定比例税率计算交纳所得税,但税后利润仍保留利润分成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国家按一定比例,对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减征所得税。税后利润低于合理留利的,经批准也可适当减税。建筑企业应纳税的所得额,按当年收入总额减除建安工程特种基金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和营业外支出计算)。第二步实行单一的征税制度,即根据企业盈利多少征收所得税。对小型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按照新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交纳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见“所得课税”。 所得税国家对居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各种所得征收的税,统称所得税。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企业利润、业务所得等。所得税的征收以纳税人所得额的有无和多少为依据,并适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十八世纪末,所得税创始于英国,之后为各国相继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得税在各类税收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建国初期,所得税包括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开征,后改为利息所得税,1959年停征)、薪给报酬所得税(未开征)等,主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征收。工商所得税原是工商业税的一个组成部分,1958年税制改革后成为一个独立税种,主要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征收。1980年9月10日,我国开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982年1月1日,开征了外国企业所得税。1983年1月1日,又开征了国营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是国家税收机关对个人或企业的各种所得按规定征收的税。个人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专利、财产租赁以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企业所得税包括生产、经营、利息、股息、红利以及财产与技术转让、专利所得等。所得税1798年创始于英国。十九世纪以后,各国相继仿行,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税收。旧中国,国民党政府曾开征各种所得税。解放后,废止了旧的所得税。1950年1月31日公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我国所得税有薪给报酬所得税(未开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同年12月改为利息所得税,1959年停征)和工商所得税三种。现除征收工商所得税外,还依有关法律征收个人所得税(见“个人所得税”条)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条) 所得税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 (法人通常为一年) 获取的所得额课征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利润所得和其他所得两大类。利润所得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获取的经营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以及流转税税款后的余额; 其他所得指工资、劳务报酬、股息、利息、租金、转让特许权力等所得。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也是许多国家的主体税。从各国情况看,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 (也称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也称工薪税)。所得税按纯所得征税,具有税负不易转嫁、税负较公平、税源普遍、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要求有比较完备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等特点。所得税一般具有缓解经济波动,特别是有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ation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法人通常为一年)获取的所得额课征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利润所得和其他所得两大类。利润所得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获取的经营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以及流转税税款后的余额;其他所得指工资、劳务报酬、股息、利息、租金、转让特许权力等所得。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也是许多国家的主体税。从各国情况看,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也称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也称工薪税)。所得税按纯所得征税,具有税负不易转嫁、税负较公平、税源普遍、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要求有比较完备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等特点。所得税一般具有缓解经济波动,特别是有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 消费税 资源税 ☛ 所得税 所得税suodeshuiincome tax国家就法人或自然人的所得课征的一种税收。中国,由于经济不发达,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一直比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即1950年政务院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责》中规定的所得税有:薪给报酬所得税(未征),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10月改为利息所得税,1959年停征)和工商所得税。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工商所得税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征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工商所得税主要是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征收。从1952年至198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不交所得税。1982年以后,中国所得税制度开始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到1993年底,中国先后开征以下所得税种: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从1994年起,中国实行新税制,对所得税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是: ❶实行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所有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和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均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一律为33%比例税,同时取消只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❷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把原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所得税统一起来。同时,继续征收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于1798年创始于英国,进入19世纪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征所得税,所得税税种由临时性税种发展成为经常性税种,由次要税种发展成为现代不少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得税法中规定的“所得”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劳动、营业、投资或把财产权利转让他人使用而获得的连续性收入中,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纯所得(也称应税所得)而不是总所得。二是指有连续来源的所得,如工薪、利润、利息和租金收入等项,而不是指偶然所得,如财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收入。偶然所得不是正常的连续的收入,不应征所得税而应征其他税种。个别国家对非连续性的收入也征所得税。 所得税税率一般分为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比例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不同税率各有其优缺点,各国一般根据本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情况来确定。税率的高低,累进的级距,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有两种:申报法和税源控制法。申报法是指由纳税人依据实际收入情况,自行申报纳税的制度。税源控制法是指由支付单位于付款时负责代扣、代缴税款的制度。所得税制分为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所得税制两类,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有的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有的实行分类所得税制,但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二者兼而有之,即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相结合的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就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分别课税,综合所得税是指就纳税人的总纯所得课税。 所得税与流转税比较,其典型特征是: ❶按照纯所得征税,而不是像流转税那样按照营业额或毛收入征税; ❷以应税所得额为课税对象,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 ❸所得税计算复杂,涉及成本计算的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经营费的列支等。因此,实行所得税制度,需要有比较完备的会计制度作基础。 ☚ 资源税 消费税 ☛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国家对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所得按规定的税率课征的税。现行税制规定:我国境内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国企业和个人所得都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企业所得税条例,按规定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征收所得税。(1) 国营企业所得税。对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按55%的固定比例税率和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2 ) 集体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以及其他行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均按新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所得税; (3) 中外合资经营所得税。对我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合营企业所得税按30%比例税率征税,另按应纳所得税额征收10%的地方所得税,两项合计负担水平为33%,体现了税负从轻的原则。(4)外国企业所得税。对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外国企业所得税根据所得额多少分五级税率征税,另外按照应纳所得税额征收10%的地方所得税,两项合计最低税负率为30%,最高税负率为50%。(5 )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1980年立法开征的一个新税种。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一级税率为5%,最高一级税率为45%; 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为20% ☚ 效益成本比率 印花税 ☛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又称收益课税。以单位团体(法人)或 (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纯所得(净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组成的总体。作为征税对象的收益额可以是总收益额,如农业税,是对纳税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得的全部收入征税;也可以是纯收益额,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所得税能较好体现合理负担原则,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税负不能转嫁,便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所得税对于扩大对外开放,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及个人的分配关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有企业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出租或转让财产、专利权、商标权等所得。所得税在15世纪中叶始创于英国,19世纪后各国相继推行,并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我国现行所得税有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 〖参〗个人所得税 ☚ 包干制 个人所得税 ☛ 所得税 所得税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各种所得所征收的税的通称。所得税1799年创始于英国。资本主义国家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可分为分类制、综合制和分类综合制三种。所得税的税率有比例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三种。1950年1月我国政务院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规定:征收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和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后来没有开征; 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12月改为利息所得税,1959年起停征; 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原和营业税同属于工商业税的组成部分,1958年税制改革时成为独立的工商所得税。从1980年9月至1983年先后开征了个人所得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国营企业所得税。对各项所得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计算征收。 ☚ 盐税 建筑税 ☛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国家以居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等自然人和法人为应税人,以其工资、利息、股利、租金、特许使用费 (如版权收入)、非合股企业的利润等为税基而课征的一种直接税。课征这种税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的经济活动提供资金。在税率具有累进性质时,所得税还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所得税的税基应是纯收入 (net income),其计算方法是把某些特定项目的金额从某一时期 (一般是一年) 的总收入中扣除。总收入的定义是在这一时期内财富的全部增加额加上财产价值(equity) 的全部增值额。从这个总数中扣除非纳税收入和其它扣除项目即为所得税税基。所得税的实施已有近二百年历史。1799年英国首先开征所得税。19世纪以后,各国相继实行,现已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税种。 ☚ 直接税 负所得税 ☛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国家对公民、居民、非居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各种所得而课征的税收。与商品课税相比,所得税是出现较晚的一类税收,但其出现后就相继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并在许多国家的税收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所得税纳税人是按税法规定应缴纳所得税的自然人或法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各类应税所得额,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的经营所得和非经营所得;公民、居民及非居民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有些征税国对于居民和法人通常是对其来源于全世界范围的所得征税,对于非居民只对其来源于该国的所得征税;有些征税国对居民和非居民都只对他们来源于该国的所得征税;另有一些征税国(如美国)对其公民不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就其全世界范围的所得征税。所得税税率有比例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按纳税人分类,所得税通常分为企业所得税(或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按征税方法分类,所得税可以分为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所得税制两种;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所得税可以分为中央所得税(联邦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州所得税)两种。 一个国家的所得课税的多少决定于纳税人的所得多少。一般实行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原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各国不尽统一,但税基基本为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总额扣除合理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 课税对象 商品流转税 ☛ 所得税income tax
所得税income tax
所得税income tax 所得税income tax ~的减免 exemption or reduction of income tax/~申报表income tax retu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