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
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交接处性早搏)是一次由房室交接处提早产生的激动。
病因、发病机理、症状、体征和预后参见“过早搏动”条。
心电图特征是一个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与窦性的相同或兼有室内差异传导。QRS波群前后有时可见逆行P′波,P′-R间期短于0.12s,R-P′间距<0.2s(图1、2)。交接处性早搏可以兼有逆向或前向传导阻滞,表现为P′-R或R-P′间期延长。提早的逆行P波后不随有QRS波群,称为前向阻滞型交接处性早搏。前向和后向传导同时阻滞时,心电图上不出现与早搏相应的P′和QRS波群而表现为一长间歇,称传出阻滞型交接处性早搏。这次早搏可发生隐匿传导,使下次心搏的P-R间期延长或P波不能下传。交接处性早搏的冲动可侵入窦房结,使后者除极后再重新窦性心动,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冲动如不侵入窦房结,代偿间歇为完全性。交接处性早搏可为配对型、并行收缩型或插入型(见“过早搏动”条)。根据典型心电图不难作出诊断。传出阻滞型交接处性早搏应与窦性静止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鉴别。P′为逆行而P′-R间期>0.12 s的颇难与来自心房下部或冠状窦早搏鉴别。

图1 房室交接处性早搏
图示上行第3和下行第2、第5个心搏有提前出现的逆行P′波,在Ⅱ中倒置,在aVR呈直立,P′-R间期为0.1 s,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的相同,早搏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图2 房室交接处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V1导联第4和第10个P波提前出现,与窦性不同(标有“N”字),P′-R间期仅0.07s。第4个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的迥异,(由rS型变成RS型),T波亦倒置,为室内差异传导所致。早搏后代偿间歇完全。
治疗与房性早搏相同(见“房性过早搏动”条),如无效尚可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见“室性过早搏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