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扑米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扑米酮 【别名】:扑 【制剂规格】 片剂:50mg,100mg,250mg。 【药理作用】 本品为巴比妥类抗癫 【适应证】 用于抗癫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自50mg开始,睡前服用,3 d后改为每天2次,1周后改为每天3次,第10天开始改为每次250mg,每天3次,总量不超过1.5g/d。维持量一般为每次250mg,每天3次。 小儿常用量:8岁以下每天睡前服50mg,3 d后增加为每天2次,1周后改为每次100mg,每天2次,10 d后根据情况可以增加至每次125~250mg,每天3次,或每天按体重10~25mg/kg,分次服用。8岁以上同成人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全麻药、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的抗高血压药、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注射用硫酸镁与本品合用时,可相互增加对中枢神经活动或呼吸的抑制,用量需调整。 (2)与抗凝药、皮质激素、洋地黄、地高辛、盐酸多西环素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由于苯巴比妥对肝代谢酶的诱导,使这些药物代谢增快而降低疗效。 (3)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扑米酮的代谢处于抑制状态,其血浓度升高,有可能出现中毒。 (4)与灰黄霉素合用,可使后者吸收减少而降低疗效。 (5)扑米酮可增加维生素C由肾排出;由于肝微粒体酶的正诱导,可使维生素D的代谢加快;可减低维生素B12自胃肠道吸收。 (6)与垂体后叶激素合用,有增加心律失常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 (7)卡马西平与本品合用,由于本品的代谢产物苯巴比妥对肝代谢酶的正诱导,使卡马西平的疗效降低,反之卡马西平也可通过同样的酶诱导,使本品的代谢加快而疗效降低,因此两药合用应测定血药浓度。 (8)与其他抗癫 (9)与丙戊酸合用,由于蛋白结合的竞争和代谢的减慢,可以增加本品的血浓度,导致中枢神经的抑制和中毒。同时丙戊酸的半衰期可能缩短,应按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不良反应】 (1)患者不能耐受或过量的症状有视力改变、精神错乱、呼吸短促或呼吸障碍。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容易发生异常的兴奋或不安等反应。 (3)偶见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荨麻疹、眼睑肿胀、喘鸣或胸部紧迫感(变态反应)、疲乏感(巨细櫿胞性贫血)。 (4)持续出现而需注意的不良反应有手脚不灵活或行走不稳、眩晕、嗜睡。发生较少的有性功能减退、头痛、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但继续服用后往往会减轻或消失。 【注意事项】 (1)对巴比妥类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交叉过敏。 (2)本品能通过胎盘,可能致畸,但因往往与其他抗癫 (3)扑米酮可从乳汁分泌,以致婴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或嗜睡。 (4)少数老年患者及小儿可出现反应异常,如烦躁不安和兴奋。 (5)对诊断的干扰:血清胆红素可能降低。酚妥拉明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如果需做此试验时,需停药至少24 h,最好48~72 h。 (6)下列情况应慎用: (7)用药期间应注意作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定期测定扑米酮及其代谢产物苯巴比妥的血浓度。 (8)扑米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苯巴比妥会影响扑米酮的血浓度、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由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很大,需个体化给药。 (9)治疗期间须按时服药,发现漏服应尽快补服,距下次给药前1 h内则不必补服,勿一次服用双倍量。停药时扑米酮的用量应递减,防止重新发作。当用扑米酮代替其他抗惊厥药时,用量应逐渐增加,而原用抗惊厥药渐减,以控制发作的发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