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杀中国旧律指因嬉戏不慎而杀伤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汉)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覆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晋张斐对戏杀作了明确的解释。《晋书·刑法志》引张斐《律表》:“两和相害谓之戏。”即和睦的双方,本无杀伤一方之意。《唐律·斗讼律》:“诸戏杀伤人”条《疏》:“戏杀伤人者,谓以力共戏斗,因而杀伤人”。戏杀者,双方感情本来和好,因共戏而造成死亡,故又较斗杀为轻,故“减斗杀伤二等”。如虽系戏杀但以刃,若乘高履危入水中,以故相杀伤者,唯减一等。 戏杀误伤致死。唐代法律规定戏杀罪轻于斗杀,明清皆以斗杀论,至光绪末年又减轻论处。《唐律·斗讼》:“诸戏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二等。”长孙无忌疏议:“戏杀伤人者,谓以力共戏斗,因而杀伤人。”《清史稿·刑法志二》:“〔光绪〕三十二年,法律馆奏准将戏杀、误杀、擅杀虚拟死罪各案,分别减为徒、流。自此而死刑亦多轻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