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能力的培养Xiangxiang nengli de peiyang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大类。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某些未曾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自然教学要培养学生比较丰富的再造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力与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以及观察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自然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及较高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都会有效地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根据目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想象,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根本途径。对于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可以提供适当的模象,用明确的语言提示学生想象出事物的样子,例如天体、古生物、地球构造等。某些不可见的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变化的图景,例如观察水的蒸发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使他们想象到水变成了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小点飞散到空气中去了。设计新颖独特的实验和科技作品、创作科幻故事和图画,都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运用生动的事例,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方法很有必要。传说中鲁班发明锯,人们由鸟想象到发明飞机,都是利用了原型启发。水陆两用坦克的设计,是在想象中将坦克与船“粘合”在一起。美人鱼、狼外婆等童话中的形象也是粘合的产物。此外,创造想象还有夸张、强调、典型化等多种形式。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形式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