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咽鼓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咽鼓管auditory tube

系中耳的一部分,是连接鼓室与咽的通道。使鼓室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从而保持鼓膜的正常震动。咽鼓管分骨部和软骨部。骨部在后外方,即咽鼓管半管,以咽鼓管的鼓口起于鼓室的前壁。软骨部在前内,软骨的下方缺损,有膜封闭。咽鼓管的咽口位于鼻咽腔的侧壁,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而平,腔径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及鼓室。咽鼓管咽口平时封闭,当吞咽、呵欠时,腭帆张肌收缩,咽口张开,空气进入鼓室。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经此管感染中耳,发生中耳炎。

咽鼓管auditory tube,eustachian tube

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长3.5~4cm,外侧1/3为骨部,内侧2/3为软骨部。两部连接处较狭窄,直径1~2mm,称咽鼓管峡。成人咽鼓管呈向前内下方的倾斜位,外端开口于鼓室前壁,内端开口于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咽口。此口平时关闭,吞咽或呵欠时张开。幼儿咽鼓管短而粗,近水平位,咽鼓管口位置低,故溢乳或感染易经此管蔓延至鼓室。

咽鼓管

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管功能对人体适应飞行有密切关系。Armstrong于1938年最先阐明咽鼓管在航空性中耳炎发病中的意义。
结构与功能 国人咽鼓管的全长为31~35mm。此管的走行方向是自鼓室前壁向前、向内、向下至鼻咽部。管分“骨部”与“软骨部”,均略似锥体形。衔接处为全管最狭部位,称“峡部”。管的两部分在衔接处一般形成145°左右夹角。该处解剖变异,如衔接不在一条轴线上、形成“岔道衔接”,峡部内径过细或赘生粘膜瓣等,均易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
骨部为咽鼓管的外侧1/3段,始于鼓室前下壁,鼓口内径约3~4mm。本段位于颞骨鳞部与岩骨之间,为永久开通的管道。软骨部构成管的内2/3段,其后壁、顶壁及前壁上方均为软骨壁,而前壁下方则为纤维软组织壁。正是由于软骨部上述结构特点,使此管具有“单向活瓣”(或“扑动活瓣”) 的作用。起活瓣作用的部位是距峡部约1cm处的软骨部。
此管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盖,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粘膜下基底层中有大量胶原纤维,近咽口处含有大量浆液腺与粘液腺,还有一定量的脂肪组织。管的咽口后方咽隐窝及上方增殖体为淋巴组织;管本身,包括咽口在内,则无淋巴组织。
此管在保证中耳传音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因鼓室腔是含气腔室,故必须保持腔内、外气压均衡,才能使鼓膜及圆窗膜处于最佳振动位置,获得正常听力。平衡鼓室内外压差可采取主动或被动方法。所谓“主动方法”,就是靠肌肉收缩,将管的膜壁拉开,此时起主导作用的是腭帆张肌; 咽上缩肌等有关肌群也参与起辅助作用。引起这些肌肉收缩的生理动作则有吞咽、打喷嚏或呵欠,个别人活动下颌关节或卷舌收缩软腭也能拉开膜壁。其中以吞咽动作最为有效,在飞行中常须利用。“被动开管法”计有捏鼻鼓气法、吞咽吹张法和导管吹张法等。其中第一种方法不需任何设备,故又称“自家通气法”,在飞行下滑过程中常用之。另有Frenzel法,系在捏鼻鼓气的同时,作卷舌收缩软腭动作,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法。单座军用飞机飞行员以采用吞咽开管法为宜。
飞行环境中咽鼓管的调压功能 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下降,鼓室内形成相对正压。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管的“单向活瓣”结构特点,使鼓室内气体能推开管的膜壁自动排出,恢复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继续上升时,此过程重复进行。除该管骨部有粘膜皱襞或息肉的极少数人外,对上升过程的压力变化均能适应,并在每次自动排气时,自己能听到“滴嗒”响声。鼓室内压超过外压多少排气一次,与管的通畅程度有关,可因人因时而异。首次开管压差,从3到50mmHg不等; 以后每次开管也并非按恒定压差。
飞机下降时,因外界气压不断增高,在鼓室及管腔内形成相对负压,由于管的结构特点,管腔内负压能使管的软组织壁被“吸附”而更紧贴于对侧软骨壁上,形成瓣膜闭锁。此时只有采取主动或被动开管法,使管开通,才能平衡鼓室内外压差;否则,随着大气压力继续升高,鼓室内外压差不断增大,则将引起中耳气压性损伤。但只要注意作适当而有效的咽鼓管主动通气动作,对航空中所遇到的下滑过程压力变化,咽鼓管功能正常的飞行人员均能适应。因此应对飞行人员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嘱其在下滑过程中勿忘作好咽鼓管主动通气动作。
航空临床医学问题 与飞行实际情况相对照,目前临床检查咽鼓管通畅度的方法还有一定误诊率。低压舱实验诊断法较为准确可靠。此法可检查飞行人员在升降过程中咽鼓管的适应能力和运用主动或被动开管法的情况。具体方法为:先以中等速度(15m/s)上升到4000m,再以中等速度降至地面,以鼓膜的反应性改变作为评定依据。鼓膜无改变表明此管正常; 仅槌骨柄及松弛部充血者,可认为属正常范围,因通常作咽鼓管通气动作时亦可能引起此种反应; 只有充血波及鼓环及紧张部时,诊断才能确立。初次接受此项检查结果阳性者,须待充血消失后进行复查,并至少应复查两次。不同的开管动作或方法会影响阳性率,应根据实际飞行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管方法。例如,单座军用飞机飞行员,由于飞行操作缘故,多半只能作主动开管法(如作吞咽动作),因此在作低,压舱检查时,也只允许以吞咽作为开管方法。其它空勤人员(包括乘员),只要在飞行中有可能腾出手作捏鼻鼓气动作者,均可允许其在检查中采取被动开管法。
主要影响飞行的咽鼓管疾患是隐性咽鼓管狭窄。患者在地面并无异常,鼓膜象、鼻部及鼻咽部检查均属阴性,一旦处于气压骤变环境中,如飞行或低压舱检查,即可诱发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此病患者未经治愈,不允许参加飞行。本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分段测压和定位扩探,查出轻度狭窄部位。狭窄多位于软骨部靠近峡部处。病因多为炎症引起的粘膜肿胀或肥厚。解剖变异,如管的峡部内径偏窄、骨与软骨部在峡部呈“岔道衔接”等,则为其发病因素。变态反应也是病因之一。
治疗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原则是,尽快平衡中耳内外压差,多可通过主动或被动咽鼓管通气法实现。上呼吸道感染期参加飞行引起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其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并应暂时停止飞行。
隐性咽鼓管狭窄,由于管内粘膜有慢性炎症引起血管舒缩障碍,在粘膜肿胀期局部用消炎、收敛剂或针灸、理疗均有效。用放射性抗炎剂量照射,疗效亦佳。对生理性骨性狭窄或峡部畸形衔接,扩探未能拓宽而保守疗法又无效者,可考虑施行咽鼓管成形术、改道术或鼓膜造孔术。

☚ 迅速减压与肺损伤   急性高空缺氧 ☛
000205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