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是指非虫媒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脑炎,是与流行性病毒性脑炎相对的一个诊断名称,一般不包括狂犬病或胎内感染所致的脑炎。
许多病毒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一般肠道病毒及呼吸道病毒为多见。国内经实验室证实的以腺病毒较多,亦有脊髓灰质炎及其他肠道病毒。临床伴有疱疹或腮腺炎的脑炎亦属常见。病毒主要经血行播散而侵入脑部,亦可经嗅神经或其他周围神经侵入。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如成人完善,故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有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病。
病理变化主要是弥漫性脑组织水肿及充血,并可见局部出血、软化及坏死灶、白质脱髓鞘改变及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脑膜亦有水肿及充血。
由于病毒不同及脑各部分损害的程度不一致,临床表现亦各异。轻者仅有短期发热伴嗜睡或头痛,重者有高热、惊厥、昏迷及呼吸衰竭。急性期起病时发热、头痛,或伴食欲减退、呕吐。常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或合并腹泻。热程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更久。颅压增高明显者呕吐频繁。起病时常有意识障碍如嗜睡,并可逐渐加重以致谵妄、昏迷。也有些病例以精神改变为主,兴奋吵闹、哭泣、烦躁、多言多语,甚至骂人打人。可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发作,也可呈局限性抽搐。
肢体可出现中枢性瘫痪,常伴有颅神经麻痹。其他如失语、视力障碍等亦可见。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急性病例可能早期即出现去脑强直以至呼吸衰竭,有时局灶炎性病变可引起脑瘤样临床表现,但于儿童较为少见。儿童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婴儿前囟可饱满。以上症状及体征可同时存在或逐渐出现。故临床分型意义不大,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急性期以后进入恢复阶段,此时热退、一般情况稳定,但仍可留有各种症状及体征,包括性格改变、记忆及理解能力减退、失语、肢体或颅神经麻痹等等。若6个月至1年后仍不能恢复,即成为后遗症,但智能方面随年龄增长尚可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也可留有继发性癫痫。
诊断以临床为主,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目前尚只能在少数实验室中开展。脑脊液压力常轻度增高,外观清,白细胞轻度增高,多于10~500/μl之间,细胞分类早期可能中性细胞占优势,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亦有许多病例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有弥漫性慢波改变,或伴有棘波、尖波,有时也可出现局灶性改变,但无特异性。脑电图随临床好转而渐趋正常。
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恢复期中和抗体、补体或血凝抑制抗体的滴定度较起病时有4倍以上升高)及脑脊液病毒分离对病因诊断有一定意义。
病毒性脑炎应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相区别。颅内压增高明显或有进行性局灶性体征者应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寄生虫病相鉴别。
急性期治疗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为主,并努力减少并发症;注意营养供给及水与电解质平衡。注意其他脏器的受累情况,如合并肺炎、心肌炎等应及时妥善治疗。适当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减轻脑水肿、增加应激能力及改善中毒症状等均有一定作用。按一般常用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高热及惊厥时应对症处理。转移因子、干扰素等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考虑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选用阿糖胞苷每天1~4mg/kg静脉滴注,连用3天;亦可试用核糖核酸酶或脱氧核糖核酸酶(1岁以下每次3mg,2~3岁每次5~8mg,4~6岁每次10~14mg,7~8岁15~18mg,11~15岁20mg,可每4~6小时注射一次,连用2周)。恢复期若留有瘫痪等体征,应及早开始理疗及功能锻炼。智能障碍以妥善合理教养为要。继发性癫痫应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 硬脑膜下积液   慢病毒性脑炎 ☛
000063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