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常见变异和畸形
心在发育过程中可发生一些变异和畸形,常见的有:
❶右位心,心的位置完全反转,所以右位心很少单独发生,常与内脏异位同时并存。这种右位心,一般不伴有心血管系功能或器质上的缺损。不伴有内脏异位的右位心,常出现其它心的畸形,如室间隔不发育或主动脉和肺动脉异位等。
❷左位心,腹部内脏发生异位,但其心脏仍为左位心,这种异常多伴有大血管异位,即主动脉自右心室发出,肺动脉从左心室发出等。
❸体外心,由于胸壁未能左右长合,心由裂缝中突出。
❹心尖分裂或二分心尖,心尖切迹发育很深,有的该切迹可深达2cm。
❺心瓣膜数目异常,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的数目可减少为2个或增多至4个。
❻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1.7%,国外资料统计占18%。由于缺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第二孔未闭、高位缺损以及房间隔完全缺如等五种类型。卵圆孔未闭型一般不致引起右左心房间的血液分流,因此无临床意义。第一孔未闭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其下缘即为室间隔的上部。此种畸形为心内膜垫缺损中的最轻类型; 第二孔未闭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中部的卵圆窝处,其直径可达1~3cm,是最常见的类型。高位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上部,恰在上腔静脉开口之下。房间隔完全缺如的畸形极少见,若室间隔发育完好,则形成一房二室的三心腔畸形,后果甚为不良。
❼室间隔缺损可分为膜部缺损和肌性部缺损。后者位置低,较少见。膜部缺损,位置高,较多见,称为高位室间隔缺损,约占全部室间隔缺损的90%。缺损大小不等一般直径约为0.2~3.0cm,膜部缺损较大,肌性部者较小。
❽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据国内资料统计可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6.3%。动脉导管未闭可有三种类型,管型动脉导管、窗型动脉导管(肺动脉与主动脉紧贴,它们之间的沟通似瘘管)、漏斗型动脉导管,其与管型的相似,近主动脉处粗大,近肺动脉处狭小,有时可形成动脉瘤的形状。
❾动脉球未分隔成主动脉和肺动脉而保持单一管道,这种畸形一定伴有室间隔膜部缺损,由于两心室血液射入同一条管道,不能分流,胎儿出生后很快死亡。
❿主动脉和肺动脉易位,这是由于动脉球内螺旋纵隔旋转方向与正常者相反而造成的,结果是肺动脉与左心室相通,主动脉与右心室相通,这种异常,往往伴有室间隔膜部缺损。(11)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球分隔不平均造成的,即动脉球被分为大小不同的两个血管,如果肺动脉过分粗大则发生主动脉狭窄;

Fallot四联症示意图(箭头示血流方向)
1.动脉导管(未闭)2.室间隔(缺损)3.下腔静脉 4.上腔静脉 5.肺动脉(狭窄) 6.主动脉(扩大)
反之则发生肺动脉狭窄。(12)Fallot四联症,如果同时存在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扩大、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以及右心室肥大,则称为Fallot四联症。由于动脉球分隔不平均,造成了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粗大;室间隔发育不全,粗大的主动脉必然向右移位而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排血受阻,故右心室肥厚(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