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稷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和诸侯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 冒渎朕躬 乌程 ☛ 社稷 国家的象征。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本来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作 “”, 象男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例如在齐国,每逢社祭之日,少男少女就自由聚会在一起,尽情欢爱,毫无顾忌。据 《春秋》记载,鲁庄公抵挡不住这种诱惑,竟亲自跑到齐国去,要观看这一狂欢节的盛况,以饱眼福。后代儒家斥为 “淫声” 的 “桑间濮上”之音,实际上多是春秋时代郑国和卫国的少男少女歌咏社日狂欢的流行歌曲。“社” 既与 “土”本是一字, 后来加上 “礻” 旁, 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社祭的神坛也称为 “社”。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据《说文解字·示部》 引 《周礼》:“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有社。”这个 “里社” 就是后来乡间的土地庙。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 “社稷”。根据 《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 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社稷shèjì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借指国家。 社稷shè jì国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白虎通·社稷》说:“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因此“社稷”亦用作国家的代称。如《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九叹·怨思》:“念社稷之几危兮。” 设计;社稷◉ 设计shèjì 社稷❶后土及田正之神。《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鄭玄注: “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其他 > 社稷 社稷 shèjì 古代王侯所祭的土神與穀神。社,土神;稷,穀神。《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鄭玄注:“社稷土穀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白虎通義·社稷》:“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亦用爲國家的代稱。《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社稷shè jì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亦用作国家的代称(25)。《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吕相绝秦》:而惧社稷之陨。——但害怕自己国家灭亡。《相州昼锦堂记》:可谓社稷之臣矣。——可以说是国家的重臣了。 社稷❶ 土神和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何?为天下求福报功。” 国家 国家国(国度;国图;人国;邦国;家国) 家(家邦;邦家;朝家) 邑江山 社稷(宗庙社稷) 宗社 陵社 陵壤 干坤 邦社 邦畿 城社 金闺玉堂 另见:社会 世界 人间 政治 统治 ☚ 国家 中国 ☛ 社稷shè jì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孟子·尽心》:“民为贵,~~次之,君为轻。” 社稷 社稷古代土、谷之神。社为土之神,亦名后土,相传为共工氏之子孙句龙,又说为夏禹。稷为谷之神,传为烈山氏之子柱,或为周之祖弃,均能播殖百谷,故奉为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社稷,上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东汉班固《白虎通·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神的地位很高,为历代帝王的大祀之一,往往在宫庭正前方分左右设宗庙和社稷坛,帝王在此祭祖和祭社稷。 ☚ 八神 铜山丘湾社祀遗址 ☛ 社稷 社稷土地和五谷之神称为社稷。社神亦称“后土”,相传社神有两个: 一是勾龙,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儿子名叫勾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神。一是大禹,据记载说他勤劳天下之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稷神也有两个: 一是烈山氏的儿子柱,能殖百谷,被尊为五谷之神。一是周朝的始祖弃,也是能播植百谷。对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中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了人类,因此社稷神被视作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祗。《白虎通义·社稷》: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所以古礼规定,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灭亡别国, 必变置灭国的社稷。 建社稷坛的位置,据《周礼·春官》记载: “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左边是宗庙,右边为社稷。筑坛所用的土要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并且依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配置。坛中须栽植松、柏、栗、梓、槐五种树木,亦依循方位而植。历代王朝统治者无不重视社稷,以至“社稷”一词成为国家的代名词。现在北京故宫右边的中山公园,即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 ☚ 城隍神 祭社 ☛ 社稷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土神和谷神的祠坛。《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三辅黄图》卷五:“汉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其后又立官社,配以夏禹,而不立官稷。至平帝元始三年,始立官稷于官社之后。”西汉京师的社稷,按照《周礼·考工记》之制,设在长安城南郊的西部。据《独断》卷上“天子社稷方广五丈,诸侯半之”的记载, 可知汉长安的社稷为一方广五丈的土坛。汉天子每于二、八月,即春种秋收之季在此进行祭祀活动。考古发掘亦发现汉城南郊王莽九庙的西面,有一处用围墙环绕的建筑遗迹。围墙内东北部有一长方形的夯土台,即为汉社稷的遗址。 ☚ 后土祠 官社 ☛ 社稷shè jì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亦作为国家的代称。《大河外科·王时槐序》:“而忠诚忧世,其为社稷计者,将必于《大河》有取哉!” 社稷she ji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the state 社稷she jithe altars to the gods of earth and grain,meaning the state or the country 社稷土神与谷神。参见“社”、“稷”。《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之。”社稷又为祀神之所。《墨子·明鬼下》:“燕将驰祖。燕之有祖,当齐有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古凡建邦立国必先立社稷,社稷迁毁则象征灭国绝祀,故社稷又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昭公七年,楚共王埋璧择嗣,“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社稷土神与谷神的合称。古人以社为土神,以稷为谷神,视之为衣食之源而进行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种仅次于宗庙的祭祀活动。《论语·先进》:“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把治理民人和事奉社稷列为官吏必须学习的两项基本职能。战国至秦汉则多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代称。《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时帝王建国必先立社稷坛;灭人之国,必变置被灭国的社稷。汉代一些士大夫更以“无辱宗庙,无羞社稷”(《春秋繁露·竹林第三》)作为“国格”的标志,从而赋予社稷以新的内涵,并影响于后世。 社稷帝王诸侯等祭祀的土神与谷神,也代指国家。 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必祭社稷。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白虎通义·社稷》: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历代封建王朝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之标志。《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左传·隐公三年》:“请子奉之,以主社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