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尖搏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

在心脏每一次跳动时,由于心底部有动、静脉出入,活动度小,而心尖则不受牵连,活动度较大。心室收缩时,心尖向前、向右旋转,心尖可碰撞左侧胸前壁,因而在心前区左下方胸壁处可看到和触到胸壁搏动,称为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胸壁锁骨中线内第五肋间处。劳动或精神紧张时,心脏活动加强,心尖搏动也加强。瘦人因胸壁薄,心尖搏动更明显,胖人或心尖搏动处恰巧在肋骨内侧而不在肋间者则不明显。心尖搏动是心脏活动的外部指标之一,从心尖搏动可以了解每分钟心跳次数,及判断心室收缩的时间,后一点对于医生鉴别心音有一定的帮助。

☚ 心动周期   心音和心音图 ☛

心尖搏动

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 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 cm。向左侧(或向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位约2~3 cm(或向右移位1.0~2.5 cm)。小儿、矮胖体型及妊娠,心尖搏动可向外上方移位,甚至移到第4肋间。

心尖搏动apex beat

心前区左下方,心脏搏动的最强点,叫心尖搏动。是由于心脏搏动冲击心壁而引起,常超过心尖向右0.5~1cm。正常时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处,距正中线7~9cm,其面积的直径为2~2.5cm。此搏动范围的大小、位置的变化,搏动的强弱对诊断某些心、肺及全身疾病都有一定的意义。

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左下方胸壁可引起局部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0.5~1cm处,其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2.5cm。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及强弱随生理状态及病理变化而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在生理状态下,体型与体位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小儿及肥胖体型者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可向上外方移位,甚至可移到第四肋间;瘦长体型者心脏呈垂悬位,心尖搏动可向下移至第六肋间。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因膈肌较高而稍上移; 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约2~3cm;右侧卧位时,可向右移1~2.5cm。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❶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左心室被推向左后,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先天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则位于胸部右侧相对应位置。
❷胸部疾病。凡能使纵隔移位的胸部疾病,均可使心脏及心尖搏动移位。如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肺不张、粘连性胸膜炎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如侧卧时心尖搏动无移位,则可能有心包纵隔胸膜粘连。胸廓或脊柱畸型也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
❸腹部疾病。凡能增加腹压及影响膈肌位置的疾病均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如大量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可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胸壁厚或肋间隙窄者,搏动弱且范围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宽者,搏动强且范围大。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增强。在病理情况下,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较大:左心室明显肥大时,搏动强而有力,可呈抬举性心尖搏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发热时可使心尖搏动增强;心肌炎时,心尖搏动减弱;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或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正常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外凸起。如心脏收缩时心尖反而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时。右心室明显肥大时,也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

☚ 语音传导   心前区隆起与搏动 ☛
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心脏收缩时心尖部向前冲击胸壁使局部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对于微弱的搏动,检查者的双眼应在患者胸廓表面切线方向上观察。 心尖搏动亦可用手触到(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尖并成一排触诊),并可以定位。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其搏动范围为直径约2.0~2.5cm。当患者过胖或女性有悬垂乳房时,心尖搏动不易看到,常需触诊才能确定。检查时应注意心尖搏动的部位、范围、强弱、速度和节律。注意不要把心尖搏动与心脏收缩期出现的胸壁牵缩相混淆。后者的面积较大,多在心尖与胸骨之间。

☚ 心前区隆起   正常心尖搏动 ☛
000026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