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羌活 羌活 qiānghuó 亦稱“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或川羌活之乾燥根及根莖。生於古羌地,其療風之功同獨活,故稱。一種根莖形似蠶,皮棕褐色,有環節,粗如小指,長數寸;一種環節膨大,團塊狀,大小不等;一種根節較疏。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無汗,骨節酸痛,五勞七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上品·獨活》:“一名胡王使者。”明·陳嘉謨《本草蒙筌·草部·獨活》:“一名羌滑。”按:古時獨活、羌活常混爲一,多有不當,今分而列之。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獨活 > 羌活 羌活 qiānghuó 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羌青。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 Boiss. 的根茎及根。润透切片, 晒干。生用。主产四川、甘肃、青海。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能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治: ❶感冒风寒挟湿证,与独活、防风、川芎、藁本、蔓荆子、甘草配伍。 ❷风湿痹痛, 与独活、防风、苍术、黄柏、牛膝等配伍, 如除湿壮筋汤(《抱犊集》)。 ❸牛皮寒骨热脚软,与独活、防风、麻黄、桂枝、藿香、细辛等配伍, 如香桂散(《养耕集》)。 ❹牛蹄膝风, 与秦艽、木瓜、防己、柴胡、麻黄、桂枝等配伍。 ❺猪风瘫症,与防风、白芷、细辛、麻黄等配伍(《猪经大全》)。 ❻痈肿疮毒、皮肤瘙痒,与黄连、大黄、金银花、连翘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3~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不宜久煎。本品含挥发油。羌活单用有一定的抗风湿作用。其煎剂或酒剂可治面神经麻痹;对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羌活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Chang或宽叶羌活N.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和根。主产四川、甘肃、青海。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❶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风湿痹痛,破伤风。 ❷治痈疖疮毒,荨麻疹,皮肤瘙痒。煎服:3~9g。本品含挥发油,内有蒎烯、β-罗勒烯、α-侧伯烯、洋芹子油脑(Apiol)、愈创醇(Guaiol)等。又含二氢山芹醇(Cdumbianetin)、欧前胡内酯等。在体外对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拮抗电针刺激引起的动物癫痫。 羌活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和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作为独活的别名,唐《药性本草》 始分列。性温,味辛、苦,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等功效。野生栽培均有,以野生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3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年产2940吨,常年产量约1000吨。主产于阿坝、甘孜、凉山、雅安等地,阿坝产量约占全省30%~40%,甘孜约占20%~30%。 羌活别名新疆羌活。多年生草本,高80—180厘米。直根,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中空。叶互生,具长柄。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茎上部侧生,花淡黄色。果卵圆形,棕褐色。主要分布于伊犁、昌吉地区。具有祛风湿、发汗解表的功能。药用根。主治感冒发烧、周身痛疼、风湿性关节痛、内滞发热、肢节肿痛、二便阻隔等病症。 羌活 羌活羌活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分蚕羌和条羌两种。青海是全国三大羌活产区之一,蚕羌质量又是全国之冠。羌活喜生于海拔1500-4000米左右的高山灌木林中或草丛中,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一般中药配方都用到它,主治风寒感冒、表邪寒热,对头痛、身疼、四肢酸痛、风寒痹症均有显效。青海羌活资源丰富,遍及全省。玉树、果洛、海北、黄南各州及农业区脑山林区均产。按商品形态一般分三种,即如蚕状的叫蚕羌,分段有节的叫竹节羌,形如四块的叫疙瘩羌。黄南尖扎地区所产的蚕羌质量最佳,也是青海传统的内销和出口药材,最高年销量40-50万公斤。 ☚ 祁连鹿场系列产品 麝香及其制品 ☛ 羌活 羌活为伞形料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宽叶羌活、川羌活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风寒感冒。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相配。 ❷风寒湿痹。多与姜黄、桑枝、防风等相配。风寒湿邪伤人日久乃成痹证,老年人多染此病,可据证选用。 ☚ 细辛 生姜 ☛ 羌活qiāng huó《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羌活(127)。药名。独活之产于外域者。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凤使者(《国药的药理学》),黑药(《青海药材》)。 【性味】辛苦,温。 ❶《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❸《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❶《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 ❷《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❸《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❶《药往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㖞邪,遍身顽痹。” ❷《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痛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痛,通利五脏。” ❸《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❹《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❺《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❻《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五钱;或入丸、散。 【宜忌】血虚痹痛忌服。《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悮用反致作剧。”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有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4等14种成分,又含异前胡内酯、佛手内脂等。并含糖类、17种氨基酸、十四烷酸等14种有机酸,羌活醇,香豆素类成分。树皮含4种皂苷ElatosideA、B、C、D。根皮中尚分得新皂苷成分ElatosideE、F及脱氧鬼臼素、Notopterol等。从其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出β-谷甾醇、油酸、亚油酸、哥伦比亚苷元和阿魏酸等6种化合物。 【药理】 ❶解热、镇痛、抗炎:羌活挥发油能使致热性大鼠体温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扭体实验羌活挥发油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止痛成分为Notopterol(NI-1),小鼠口服NI-1可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羌活挥发油能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耳水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及大鼠右旋糖酐足肿胀。 ❷抗心律失常:羌活水溶性部分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水提取物可显著延长由氯化钙诱发大鼠的室颤发生时间。 ❸抗心肌缺血:羌活挥发油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其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部分尚有减慢心率作用。 ❹抗血栓形成:体外羌活水煎液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血栓增长速度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长度及干重下降。 ❺抗休克:羌活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羌活煎剂连续给小鼠灌胃抗休克作用明显。但一次大剂量用药并不能提高动物的抗休克作用。 ❻抗菌:羌活挥发油对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126、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❼其他:羌活挥发油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使肾上腺内维持含量有降低趋势。羌活中提取的Notopterol(NI-1)小鼠口服可延长戊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日本羌活皮部皂苷具有强的糖吸收抑制活性。从川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出的乙酸乙酯可溶组分具有抑制骨吸收活性,能显著用量依赖性地抑制钙离子的作用,而且对PTHrp(1-34)诱发的高钙症模型大鼠也有明显降低血清钙的作用。 羌活qiānghuó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exH. T. Chang 或宽叶羌活N.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和根。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辛、苦, 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胜湿, 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发热、头痛、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痈疖疮毒、荨麻疹, 煎服:3 ~9 克。本品含挥发油。在体外对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 羌活 羌活羌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及宽叶羌活N.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和根。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除去泥土及须根,用微火烘干或晒干。 羌活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节密,隆起,形似蚕,习称“蚕羌”,亦有节间延长,环节疏生似竹节者,习称“竹节羌”。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可见残留茎痕。表面暗棕色或棕黑色,节上密生点状或瘤状突起的须根痕,外皮脱落处呈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起片状,有菊花纹及多数裂隙,皮部棕黄色至暗棕色,油润,放大镜下可见黄棕色油点散在,习称“朱砂点”,木部黄白色,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而辛。主产于四川、云南等省,四川产者称“川羌”。 宽叶羌活根茎呈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呈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 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 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主产于甘肃、青海等省,亦称“西羌”。 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能发散风寒,祛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骨节酸疼等证。羌活气雄而散,苦温而燥,用于表证属风寒夹湿而见恶寒发热,头痛如裹,颈项脊背强痛,肢体沉重,骨节酸疼等证效果最佳,常与祛风胜湿的防风、独活为伍,如羌活胜湿汤。若与有关药物配伍,亦可用于多种外感表证。如与清热解毒之蒲公英或板蓝根等同用,可治风热感冒; 以少量羌活加入当归、人参、黄芪、白术等扶正药内,可治虚人感冒,补中寓散,使表解而不伤正。羌活为足太阳经引经药,故凡风湿头痛,脑后为甚者多用之; 如偏于湿重者可配苍术; 偏于寒甚者配附子。羌活与苦寒之黄芩、黄连等同用,又可治偏正头痛,年久不愈,如清空膏。王好古谓“肢节痛、一身尽痛、非此不治”,故羌活又为风湿痹痛常用药,如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者,可与附子、白术、甘草同用,如《济生方》羌附汤; 湿流关节,肢节肿痛,屈伸不利,身体沉重,可配独活、防风、威灵仙等,如《卫生宝鉴》大羌活汤。《本事方》以本品与莱菔子同炒香,只取羌活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主治风水浮肿或妊娠水肿,即取其祛风除湿之功。此外,羌活不仅能祛风除湿而宣散外邪,亦可施之于脾虚湿胜,火郁脾土诸证。如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升阳散火汤等方中均加用之,是取其升浮性燥,有升阳、胜湿之义。血虚患者慎用。煎服,3~10g。 实验研究: 羌活根和根茎含挥发油约2.7%,内有α-和β-蒎烯、α-侧柏烯、β-罗勒烯、柠檬烯、γ-松油烯、α-异松油烯、 松油-4-烯醇、 乙酸龙脑酯、 α-𪻿烯、反式-β-金合欢烯、愈创醇、苯甲酸苄酯、洋芹子油脑等。 羌活挥发油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电图改变,并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减慢心率。 ☚ 防风 白芷 ☛
羌活 羌活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 Chang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晒干。 根茎呈圆柱状而略弯曲,长4~13cm,直径0.6~2.5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节间缩短,呈环状,形似蚕,节间如竹节状。节上有突起的根痕及棕色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有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本品为少阳人药。功能解肾气之表邪,补膀胱真阴。主要用于少阳人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表寒证。又可用于阳升格阴,败阴内循而引起的亡阴证身寒泄泻,浮肿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荆防败毒散,用本品配独活、柴胡、前胡、荆芥、防风、赤茯苓、地骨皮、生地黄、车前子各5g,以发汗解表,滋阴除烦之功,治疗少阳人表寒证;又如《东医寿世保元》荆防地黄汤,用本品配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车前子、独活、荆芥、防风各5g,以大补真阴,降阴利水之功,治疗少阳人亡阴证身寒泄泻、浮肿。常用量5~15g。 ☚ 牡丹皮 枸杞子 ☛
羌活 羌活朱那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H.T. Chang或宽叶羌活H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味苦、辛,性平。功能杀虫,止痛,止血。主要用于瘟疠疾病,虫病,牙痛,创伤出血,麻风,便秘,尿闭。羌活单味汤散,主治炭疽,白喉,牙痛,尿闭。本品与麝香、安息香、藏菖蒲等配伍,制成六味羌活丸,主治瘟病,虫病。本品与铁棒锤、黑冰片、牛黄等配伍,制成二十九味羌活散,主治瘟疠疾病,痢疾,白喉,炭疽,痘疮等。 ☚ 独活 当归 ☛ 00023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