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时局就能安定;不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会混乱。指民情与政局息息相关。语出《墨子·尚同下》:“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例] 具有这种思想和作风的克林顿,在中国古代,恐怕够得上一个体察民情的清官或好“皇帝”了。墨子的“上之为政,~”,他懂;韩非子的“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他也明白。(王干荣《总统言论趣谈》)|“~”。正是从这一共识出发,先秦思想家在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军事策略、教育观点等等的同时,也阐述了某些社会心理思想。(燕良轼《先秦社会心理思想管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