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赋
辞赋名篇。元代胡斗元作。见存于《青云梯》。该赋开篇即描写彭蠡湖的浩大气势、地理位置和总体形象,给人以“剖割鸿濛”,“气吞汗漫”,吐纳日月的印象。随后以一定的篇幅铺陈该湖水陆物产的珍贵丰饶、商旅舟楫贸迁运输之利和交通之便等。之后,赋文又集中笔墨描绘湖上春景之美,夏潦之盛、秋日游赏之乐与冬日风涛之猛。以前述三项描写为铺垫,文笔一转,详细描叙了湖东湖西的胜地与古代名人轶事的遗迹,并慨叹古人长逝、徒留陈迹供人凭吊而已。如写西施之莫返,王孙之不归;右军墨池掩于绿藻,谢公石境没于苍苔;琵琶亭漫洒白司马之泪,沉沙戟徒记周都督英名;桓公旧祠已荒寂,饶娥遗庙亦凄凉……这种种风流古迹兴起作者“波沉浪去,物换时迁”,盛衰相寻,人物渺然,远不及彭蠡湖“日增月盛”,其势莫穷的感慨。但他终于领悟到古今相通的道理,并明白了:人之功名上可托于星辰,下可托于河岳,与天地永存。一如大禹治水之恩,今日游于彭蠡者率皆沾之矣。最后,赋文以歌颂禹皇作结。此赋主旨在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态度和观点:同伟大的自然和永恒的山川相比,人生固短,功业亦嫌渺小;但人可以追求和建立堪与天地比寿的伟大业绩,达到与世界永存。此赋篇制庞大,结构宏伟,气势磅礴,语言自然流畅而又神彩飞动,所用典实同主题思想吻合一致。其构思立意、造语设辞颇脱胎于欧阳修《岳阳楼记》,然比欧文铺写更为细腻委曲。作为赋体文章的主客问答形式,此赋也运用得自然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