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名言: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注释: 归: 馈, 赠送。 句意: 馈赠国家稀有之宝, 不如推荐贤士。 《墨子·亲士》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注释】 归:通“馈”,赠送的意思。 进士:进献人才。 【赏析】 墨子充分肯定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贤能之士,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在关键时候,也没有可以依赖、共商大计的股肱之臣。墨子说: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意思是:与其献赠一件瑰宝,不如推荐一个贤才。 在人与物之间,墨子坚持以人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认为宝贵的贤能之士在辅佐君主治理国家中,能够发挥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其价值远远胜过珍宝。当年晋文公被迫逃亡国外,因为善用人才,最终成为诸侯盟主;齐桓公被迫远离国土,流亡国外,后来在管仲的辅佐下,也能称霸诸侯;越王勾践几乎被吴王灭国,但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勾践卧薪尝胆,自耕自织,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经过22年的努力,终于一举灭吴,并成为威震中原的君王。这三个人之所以屡经挫折而能笑到最后,除了他们自身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外,善用人才是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原因。 反之,“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墨子·亲士》)如果君王身边都是些献媚逢迎,昏庸无能的人,进言纳谏的道路被阻塞,那么国家就危险了。桀纣暴虐拒谏,杀害忠良,一旦失去天下贤士的辅佐,只能落得个国灭身死,身败名裂的下场。 历代有识之士,都重视人才的作用。北齐刘昼《刘子·荐贤》说:“为国入宝,不如能献贤。”“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宋代苏轼《晁君成诗集引》亦说:“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