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学历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学历史 系统整理经学通史著作。一卷。清皮锡瑞撰。初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撰者事迹参见“《经学通论》”条) 皮锡瑞是今文经学大师,他在总结经学历史时,是依据今文学家的立场来论述的。他把经学史分为十个阶段,即经学的开辟、流传、昌明、极盛、中衰、分立、统一、变古、积衰、复盛等时代。《经学历史》简要地叙述了各个时代主要经学家、经学著作、诸经的师承传授、经学特点、经学的地位影响及其原因,也简要说明了各阶段经学演变的情况。皮氏认为,经学是从孔子删定六经开始的。“六经”中《易》、《春秋》为孔子所作,余四经为孔子所定。孔子的教诲精义都包含在“六经”之中。经学始于孔子,又传于孔门。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个派别,这就开始了经学的流传阶段。西汉时是经学昌明时代。汉武帝时五经博士设置完备,经学也最为纯正,讲今文而不信古文,最重师法又能兼义理训诂之长,其学极精而且能致用。自西汉元帝、成帝后至东汉一代,是经学极盛时代,经学而外,它家学说尽废。经学家们亦多精众经而不囿于一经。但此阶段经学过于繁琐,不能存经文之大体而流于蔓衍支离,最终导致汉亡后的经学中衰。南北朝时期的经学有了“南学”、“北学”之分,这个时代上承汉代经学,又为唐代义疏之学开创了风气。隋统一天下,南北之学也得到完全统一,义疏之风大兴,经师都守古义、重师传。宋代经学则不信注疏,疑经之风兴起,甚至时常改经、删经,称经文以就己说。经宋代变古阶段后,经学进入元、明时代的积衰状态。皮氏认为,经学发展史上唐代不及汉代,宋代不及唐代,元代不如宋代,明代又不如元代。但是,清代经学步入了复兴之路。经师们能够绍承汉代学者,并发扬光大,在辑佚书、精校勘、通小学这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 《经学历史》是极少数通论经学史的著作中较好的一本,是了解、研究经学的入门书,书中对各时代经学的特点及其演变的阐述也富有独见。但是,书中以今文家观点评述经学的发展,也包含有许多与史实不相符合的内容,且对二千余年的经学史的叙述也过于简略。 《经学历史》的最早版本是清光绪三十三年湖南思贤书局《师伏堂丛书》刊本。民国年间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及群益书局铅印本。周予同用上述三种版本进行校勘、注释。此注释本由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七年(1928年)出版,为《学生国学丛书》之一,民国八年(1929年)商务印书馆又排印《万有文库》本,附加“订正及补遗”。一九五九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重修版,附入《皮鹿门先生传略》和《本书引用清代人名出处表》。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凡10章。 系统叙述了我国经学发生、 发展、 流传、 昌盛、 中衰、 分立、 统一、 变古、 积衰复盛的全过程, 持论公允, 是一部经学入门的书籍。 有周予同注释本。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晚清经学著作。清末皮锡瑞撰。皮锡瑞(1850—1908年),字鹿门、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因敬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学者因称他为师伏先生。皮锡瑞幼承庭训,好学深思,六龄就外傅,八岁能诗文,十四岁参加童子试,补善化县学生员。二十四岁中举。尔后三年应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有经世之志,留意郡国利病。光绪戊戌政变时,因提倡新式学校制度,受到顽固派疾视,被斥为乱党,交当地地方官管束。其治经,崇尚今文,但持论平允,既无康有为之武断,亦不同于廖平之怪诞,曾说:“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经学历史》 ☚ 新史学 经学通论 ☛ 经学历史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共十个阶段。其划分虽未必准确,但毕竟勾勒出大致轮廓。在每一时代中都有论说,其中不乏卓见。如谓经传当分别,不得以传记概称为经。又谓治经必宗汉学,而汉学也有区别:前汉今文说,专明大义微言;后汉杂古文,多详章句训诂,两者均不能满足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这就是汉宋经学分立的原因。其说甚是。又谓汉学所以有用,在精不在博,欲通经致用,先求大义微言。而章句训诂之学,正如刘歆所讥,是分文析义,烦言碎辞,学者疲老尚不能究其一艺,其难易得失可知。古文经学出自刘歆,而古文训诂之流弊又先为刘歆所讥,则后世支离破碎之学,必为刘歆所不取。此说亦颇为中肯。此书也有偏颇之言。如以为象《小夏侯》之类的书,皆不当立学。今《小夏侯》之书久已亡佚,《大夏侯》一书,讥其破碎也无实据,则当废当立何以定之?这是皮锡瑞轻议古人之病。《经学历史》有光绪间《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以及中华书局1959年、1981年据《万有文库》本出版的单行本。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经学史著作。清皮锡瑞著。为20世纪初作者给岳麓书院学生讲经学史所编之讲义。全书10章,分经学发展为开辟时代、流传时代、昌明时代、极盛时代、中衰时代、分立时代、统一时代、变古时代、积衰时代、复盛时代等十个时期。从今文经学的立场出发,对各个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李肖聃称:“其书明群籍之大义,述今学之家法,足裨始学。” (《湘学略》)周予同称此书 “为经学史辟了一新途径”,“对于初学者,真可称为 ‘循循善诱’。”(《〈经学历史〉序言》)然由于作者的今文经学立场所限,故本书除对古文经学的某些评价有失公允之外,其所宣扬的 “孔教救国”、“六经致用”、“纬候足征”之类观点,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 湖南思贤书局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周予同注释本由商务印书馆1928年编入《学生国学丛书》,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 1955年作者修订注释,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 经学通论 仪礼郑注正字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