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弩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泛稱 > 弩臺 弩臺 nǔtái 發弩之臺。唐·皮日休《館娃宫懷古》詩:“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磯》:“場上弩臺架炮,鐵鎖闌江。” 弩台宋代城防工事之一。其高与城墙相等,一面与城相通,三面“垂以濡毡”。每座弩台可容弩手十二人,台上架棚,三面立旁牌遮箭。棚上亦可容弓弩手十二人,由队将一人统率。敌人临城时,按主将统一旗号,“发弩射之”。 弩台城墙外围小堡。据唐代杜佑《通典·兵五》记载:弩台高与城齐,建于距成约150米处,台与台间隔亦如之。台为方形,底边14.4米,顶边7.2米。台四周筑夯土围墙,台底开门,中有竖井通道,以绳梯(屈膝梯)上下。台顶设毛毡帐幕,供守兵后住。每台弩手5人,贮备一定数量之弩箭、飞石及干粮、饮水等。台与城及邻台之间,可相互支援,以直射、侧射、反射可控制城外约500米地带,使攻城部队难以破坏外壕等障碍及接近城墙,提高了城池防御之稳定性。宋代弩台有所变化,缩至紧靠城城处,一面与城相通,三面“垂以濡毡”。每座弩台可容弩手12人,台上架棚,三面立旁牌遮箭。棚上亦可容弓弩手12人, 由队将1人统率。敌人临城时,按主将统一旗号,“发弩射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