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骞出使西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骞出使西域 直至汉代,中原地区以官方身份出使西域,并且真实地留下大量文字记载的,张骞属首位。我国史籍对张骞有高度评价,说他有“凿空”西域的丰功伟绩。而德国人夏德与俄国人毕丘林都将张骞西域之行与后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汉书·张骞传》上说,张骞是陕西汉中城固县人。在他家乡博望村迄今还有他的墓冢。公元前2世纪前后,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时派骑兵南侵汉朝,掠夺财富,使汉的统治和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极大威胁。汉经过四十年的文景之治,国力大盛,到汉武帝刘彻,决定斩断匈奴右臂,消除隐患。汉武帝了解到大月氏(今在阿富汗境内),原居河西,后被匈奴击败西迁,对匈奴痛恨万分,一心想报仇雪恨。他便下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绍大月氏。当时,张骞是汉武帝的郎官(侍从官),闻诏应募,竟被选中。张骞奉诏西使,先后共二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他率百余随从,由匈奴人堂邑文(本名叫甘文)作助手兼向导,辞别长安,西赴万里绝域。走到河西走廊,即遭匈奴巡骑堵截,他们一行全部被俘。匈奴单于命令部下把张骞他们押送到匈奴西边的游牧地区,表面上以礼相待,暗地里则严加看管,还指派一名美女给张骞当了妻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中11年过去了。公元前129年,他暗集随从,终于从匈奴营中逃了出来。他们一行昼伏夜行,千难万险到达了目的地。谁知大月氏在阿姆河流域原属大夏国的广袤沃土上建起新家园,人民安居乐业,已无意接受共击匈奴的建议。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未能达到联盟目的,只好踏上归程。途中又被匈奴抓去服了一年多苦役,直到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病逝后发生内讧,他才同堂邑文带上“胡妻”和孩子数人乘机逃出虎口,回到了阔别十三年之久的长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此次,他带随员三百人,每人备马两匹,带牛羊万头及大量金帛物品,并配若干持节副使,出使西域北部的乌孙国(今伊犁河流域一带)。他们一行抵达乌孙后,受到乌孙王的接待。留乌孙期间,张骞亲自考察,并派副使访问大宛、康居、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地,开展了友好对话。随后,一些国家先后派使节随张骞及其副使来长安回访。 张骞西归来后,将其经历和对西域及中亚各地的了解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呈给汉武帝。这份报告实则是一个旅行记录,后来成为司马迁写《史记·大宛列传》、班固写《汉书·西域传》的主要依据。张骞的西使报告是当时西域、中亚诸地自然地理、民族、人口、物产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应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详确可考、内容可信的西域行记。今天,张骞西使报告的主要内容已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成为人们了解汉代西域以及研究中国史、中亚史和“丝绸之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武帝时打通西域与汉朝联系的重大事件。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日新疆及以西地区,称为西域(包括中亚以至更远的许多地方)。汉武帝时,西域有三十六国,以后又分为五十余国。各国语言不一,互不统属,人口最多的龟兹国仅8万人,一般每国数千至二三万人。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征服了西域,设立潼仆都尉,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成为匈奴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张骞刚出陇西就被匈奴俘虏,扣押11年,终不失节,后来逃出,朝着大月氏方向西行。经过大宛、康居展转到大月氏(今阿富汗)。这时大月氏在中亚“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谈判未成,张骞居岁余而还。张骞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了一年多,最后趁匈奴内乱才于公元前126年逃回。张骞此行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人情。公元前119年,张骞以“断匈奴右臂”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派副使到达中亚的大宛、康居(今哈萨克)、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等国,其中不少国家陆续派人随汉朝副使到长安,开启了西域各国与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扩大了政治影响,建立了汉朝与西域、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从此,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Zhang qian chushi xiyu西汉时,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被统称为西域,建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西汉初年北方匈奴族势力发展,征服了西域,并时常南下侵犯汉土。因汉初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国内政治局势也不稳定,对于匈奴的侵扰,汉高祖采取了和亲的妥协政策,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严重的边患。汉武帝时,为了解除匈奴对汉的威胁,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从正面攻击匈奴,另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原居今新疆伊犁一带,后迁至阿富汗北部),夹攻匈奴,使之腹背受敌。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张骞奉命带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通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所捕,扣留11年。后伺机逃跑,越葱岭,经大宛(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终于抵达大月氏。但此时的大月氏已无意攻打匈奴,张骞只好失望而归,在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辗转回到长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缔结盟约共伐匈奴的目的,但却大开眼界,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他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汉朝在河西设立酒泉、武威二郡,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300人,驱牛羊万数,带大量金币玉帛先到达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之间),又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今阿富汗)等国,发展友好关系。自此以后,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往来日益密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艰难险阻,前后长达17年,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察举征辟制 推恩令 ☛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期沿黄地区与亚洲西部、欧洲东部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汉代的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狭义上则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前2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掠夺人口,索取贡税,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成为匈奴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汉建元三年(前138年),从审问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居住着一个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回来报仇雪恨,只因势单力薄,这个愿望未能实现。西汉武帝在位时,凭借前四代帝王打下的基业,以及武帝即位后中央集权的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再也不容匈奴贵族对边疆的侵扰。为反击匈奴,截断匈奴的右臂,于是募人出使大月氏,以联合夹击匈奴,这时张骞应募远道出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