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尿失禁tensional incontinence of urine系因尿道括约肌张力降低,当用力咳嗽、打喷嚏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时,少量尿液不自主地从膀胱内挤出。多见于经产妇女或老年人,亦见于妊娠子宫或盆腔肿瘤压迫等。 张力性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即泌尿道在外观上无可见的病变,但在用力时即不由自主地有尿少量流出,逐渐发展至在咳嗽、喷嚏、大笑或向上取物或重体力劳动增加腹压时即有尿外流。其原因主要是分娩时宫颈膀胱筋膜受伤,膀胱内括约肌松弛或尿道内口受不均匀的牵拉或膀胱与尿道之间的角度消失,影响膀胱正常功能所致。此症常和子宫脱垂或膀胱膨出同时存在。 排尿功能与尿道的结构、尿道与膀胱所形成的角度以及盆底软组织的健康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女性尿道长4cm,由内为纵行、外为环形的平滑肌所组成,最内层衬以尿道粘膜。尿道上接膀胱颈部,相接处形成后尿道膀胱角,约为90°~100°。膀胱颈部有弓状平滑肌交叉地环绕尿道顶端,形成较强的括约肌。盆底肌肉及筋膜,如宫颈耻骨筋膜、肛提肌及其筋膜,泌尿生殖隔等包围膀胱颈及尿道,帮助固定其位置并控制排尿。如盆底肌肉与筋膜在分娩时受损,产后又未得到充分休息,以致盆底组织复旧欠佳,导致膀胱颈下降,后尿道膀胱角消失,尿道上端成为一漏斗,因而括约功能大为减弱。在前述种种使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即不能控制地流出。轻者仅遗出数滴尿,重者则膀胱全然不能存尿。 欲确定有无张力性尿失禁可采用膀胱颈部抬举试验,嘱患者直立,检查者以食指、中指伸入阴道、两指的掌侧面分别置于膀胱颈及尿道的两侧。向上抬举并向耻骨方向压迫,令患者咳嗽,确有尿液溢出,即证明为张力性尿失禁。经此法确诊后再行手术者,其效果较为良好。此外,采用膀胱造影以观察膀胱颈部的形态(是否如漏斗)亦可协助诊断。 妥善处理产程,避免产伤,产褥期坚持盆底肌肉锻炼,可降低此症的发生率。 轻度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试放子宫托,将膀胱颈部抬起,以减轻症状,亦可以作缩肛运动,锻炼肛提肌,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持续8周,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较重的张力性尿失禁、常需手术治疗。 尿道及膀胱颈筋膜折叠缝合法(Kell’s sphincter pllca-tion手术)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张力性尿失禁矫治手术。主要是将尿道和膀胱颈部的筋膜折叠缝合于尿道和膀胱颈下以加强膀胱颈的环缩作用。手术时,先在膀胱内插入24号气囊导尿管(Foley导管),然后沿中线切开尿道下阴道粘膜,自尿道口下开始至尿道膀胱交界处(阴道横沟),将筋膜自粘膜上剥离达尿道及膀胱颈两侧,从导尿管内注入20~30ml空气,拉动导尿管,以确定膀胱颈部位置,以后自尿道口开始作间断褥式缝合尿道两侧筋膜直至膀胱颈部,再放开气囊,抽出导尿管,最后缝合阴道粘膜。 如同时有膀胱膨出,可在修补膀胱膨出后进行。 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用重力,及时排尿,防止感染。 ☚ 宫颈管宫腔粘连 泌尿生殖道瘘 ☛ 张力性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张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是以病人的症状为主要依据,故需与逼尿肌性尿失禁及逼尿肌不协调尿失禁等相鉴别。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尿失禁仅在咳嗽及打喷嚏时发生。中度:尿失禁发生在日常活动如走路及从椅子上站起来时。重度:在站立位即有尿失禁。Mario对张力性尿失禁临床评分见下表: 张力性尿失禁临床评分Mario(1994)
 注:轻度:1~3分;中度:4~7分;重度:≥8分。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分度 白带异常 ☛ 00006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