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
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其地古称金陵、秣陵。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年),孙权迁于此,改秣陵为建业,取建立功业之意。同年在石头山筑石头城。后曾一度迁鄂。吴黄龙元年(229年),复迁建业,另在后湖(玄武湖)南择址筑城,以为吴都。至咸宁六年(280年),晋灭吴,后于此置建邺、秣陵两县。西晋末建兴元年 (313年)建邺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而改称建康。东晋及相继而起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为都,而基本上保持东吴建业城旧貌。其城周长二十里十九步,设城门六座,南垣正为宣阳门,东垣有建春门 (后称建阳门),西垣有西明门等。宫城居中,分内、外二城。外城周长八里、内城周长五里。宫城正南为大司马门,正中为建康宫。建康宫、大司马门至宣阳门连线为全城之南北中轴线。建康城外,除石头城外,东吴时还建有丹阳郡城(位于建康城东南)。东晋以后又在建康城东南修筑东府城,作为宰相治事之所;在建康城西南修筑西州城,作为扬州刺史治所;在北部幕府山上筑白石垒(或称白下),作为屯兵守卫之所。由此而形成五城拱卫之势。在建康城内外修筑有众多佛寺。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诏平毁建康城为耕田,使盛极一时的六朝之都荡然无存。其地今尚存台城、石头城、千佛岩等六朝遗迹。隋唐时期于此置蒋州。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迁都于此,改为江宁府。南宋时又改称建康府。元时改为建康路,后又改称集庆路。明初改为应天府,以为南京。

南京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