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度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度戒瑶族成年礼。瑶家人在男孩子满15岁以后,进行“度戒”这种“成年礼仪”的活动。男子接受度戒后才能结婚,才能参加社会上成年人的各类活动,才能在死后灵魂得以升天。度戒时,请11位师公做法事。受戒的男子一个月前必须“净身”。度戒时,由金、银头师领受戒者到大门口作法请玉帝下界作证,然后将一枚木刻的“玉皇印”交给受戒者,把受戒者领到预先准备好的“阴床”上睡下,师公作法,受戒者昏昏入睡,口吐白沫,魂魄离体。大约一小时后师公作法收魂,受戒者如梦初醒,仪式完毕。 度戒即“陡赛”(856页)。 度戒 度戒瑶族男子成年礼仪。流行于湘南。瑶族男子15岁左右举行“度戒”仪式,即成年礼。经过“度戒” 的青年就算是成人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度戒” 一般在盘王节时举行。届时,在村外搭一座一丈二或一丈八的高台,由戒师引受戒者上台对天发誓: “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不做官欺人”等等。并且掷火于水中,以示如有违誓,命运如同火入水而灭。然后卷曲身体,手抱膝盖,从高台上跳下,台下有八人拉一藤网接住。人们将受戒者连网抬起,绕高台走三圈,“度戒”仪式便告完成。如果跳下时两手松开,四肢朝天,则惹人耻笑,被认为是 “功德修得不圆满”。有的地方则只需把幼年时戴的花帽摘下,换上成年人包的头帕,即算成年。 ☚ 穿旧衣 剃满月头 ☛ 度戒 度戒此活动仪式流行于湘、桂、粤、滇、黔等省(区) 广大瑶族地区。一般结合 “斋醮”、“还盘王愿” 等祭仪活动进行。“度三戒”者则多单独举行。有的地方分别由师公或道公主持。由师公主持的称 “度师” (瑶语称“度赛”); 由道公主持的称“度道” (瑶语称“度刀”)。多数地区无师、道之分,统由师公主持。通常时在当年十月至次年正月。择吉于山里选一秘密地点搭棚行度。旧时为期半月左右,后改为七天七夜 (或三天三夜、一天一夜不等)。其含义有二: 其一为师、道公传承制度的 “授箓”(亦称“受箓”) 仪式; 其二为男子“成年礼” (又称“成丁礼”) 仪式。瑶族经书 《持索度戒科》称,道教施行度戒,是为了 “施主兴隆”、“法轮常转”、“道门常时流通”、“皈依真教”、“脱去俗体”、“超凡入圣”、“名列仙籍”、“保国安民”、“上祝圣寿无疆,下为庶民请福,行持斋醮,利益群生”、“祈神求雨”、“荐亡圈丧”、“能救苦而济世”、“能消灾而度厄” 的法事,因而成为男子一生中必经的大事。一般在十三四岁或十六七岁时即行此礼仪。其程序有“设坛”、“接师”、“封斋”、“请圣”、“解秽”、“立幡”、“走道”、“奏表”、“发疏”、“挂灯”、“抬禾”、“渡漕”、“上刀梯”、“过火链”、“封官加职”、“夫妻花押接印” 以及“安龙”、“开大堂禁”、“谢圣开斋” 等科目。大致为: 度戒前,拜师(道) 公或村老、家族长为师父,由师父布置神堂,挂榜行文; 受戒者在起事当日迎接师 (道) 公到坛,悬挂“三清”、“三元”等神像; 在度戒期间,受度者及其家人与师父一同封斋,禁行房事,不与妇女言笑,不准抬头望天;奉行 “十戒”,写上度牒发给本人,终生保存,死后烧化。仪式毕,由师父取法名,认定为 “新戒弟子”。如愿将来继任师、道公者,由师父或父兄教其识经习道,并经受不同等级的考验,合格后,授与经箓、符咒,支给神兵、印、剑、上元棍、老君筶等法器。根据所取得的“法”或“郎” 的称号,主持不同级别的法事,为族人召神劾鬼、禳灾祈福。对于一般度戒者,则视为生命从此具有新的意义,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可参与一切村社活动; 有权选举或担任村寨头人,能获得宗教的庇护; 死后升天仙,列入“本祖家先” (祖宗神龛),接受香火供祭。为瑶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结合的产物。 ☚ 浇影子 度火堂 ☛ 度戒旧时瑶族一种宗教仪式。类似古代汉族地区的成丁礼。凡年满十五六岁的男孩,就得为他们举行这种仪式,由“师公”主持。传说古时参加受戒者,要进行多种危险和痛苦的考验,近代以来只须“跳云台”,即“师公”作法后,把受戒者引上一座预先搭好的正方形木台上,台高约4—6米,由“师公”带头向天发誓,誓毕,受戒者手抱双膝,从高台上倒翻跳落在铺有稻草或被絮的藤网中,地面围观者热烈欢呼,祝贺他们已取得成年人资格。自是,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可以结婚成家,死后灵魂还可升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