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圭制
宋代皇帝在大庆典时手执圭,其为皇权的标志。《宋史·舆服志三》: “圭。宋初,凡大祭祀、大朝会,天子皆执圭。”“政和二年 (公元1112年) 宦者谭稹献玄圭。其制,两旁刻12山,若古山尊,上锐下方。上有雷雨之文,下无瑑饰,外黑内赤,中一小好,可容指,其长尺有2寸。诏付廷议。议官以为周王执镇圭,缘饰以四镇之山,其中有好,为受组之地,其长尺有2寸,周人仿古为之,而王执以镇四方也。徽宗乃以是岁冬御大庆殿受圭焉。三年,又诏曰: ‘先王以类而求祀,圜丘以象形,苍玉以象色,冬日以至取其时,大裘而冕法其幽,而未有以体其道,天玄而地黄,今天圭内赤外黑, 于以体之。 冬祀可搢大圭, 执玄圭, 永为定制。’ 中兴仍旧制,大祭祀则执大圭以为笏,上太上皇、皇太后册宝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