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庐 庐lú❶房屋。《小雅·信南山》四章:“中田有庐,疆埸有瓜。”郑《笺》:“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于畔上种瓜。”《韩诗外传》四:“古者八家为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广百步,长百亩为百亩。八家为邻,家得百亩。馀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引《谷梁传》:“古者什一藉而不税。三百步为里,名为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又引《食货志》:“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其家众男为馀夫,亦以口受田如此。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种谷必种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以妨五谷。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埸。”一说,庐,通 “芦”。《说文》:“芦,芦菔也。”芦菔,即萝卜。 ☚ 应门 序 ☛ 庐读音l·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凌如切,平,鱼韵。 上一条: 驢 下一条: 廬 庐读音l·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力居切,平,鱼韵。 上一条: 髗 下一条: 廬 庐lu房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以诸葛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之中。”(以:认为。殊量:特别的才能。乃:于是,就。顾:拜访。)《聊斋志异·促织》:“(少年)径造~访成。”(径:直接。造:到。成:人名。) 庐廬lú❶房舍 庐廬❶简陋的房屋:~舍︱茅~︱草~︱穹(qiong)~︱初出茅~︱三顾茅~。 庐lú❶ 地名用字,庐州,在安徽。 庐lú房屋。《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指田中小屋。《周礼·地官·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指郊野接待宾客的房屋。《荀子·礼论》:“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此指守墓用的小屋,又叫“倚庐”。《汉书·金日传》:“日小疾卧庐。”颜师古注:“殿中所止曰庐。”指官员值班时的住处。《九叹·愍命》:“伊皋之伦以充庐。”王逸注:“伊,伊尹也。皋,皋陶也。充,满也。言放逐佞谀之徒若三苗者,置之四裔,进用伊尹、皋陶之徒,使满国庐,则谗邪道塞也。”汤炳正今注:“庐,室。‘充庐’,犹满朝。” 庐lu庐剧 庐山 庐舍 庐帐 草庐 茅庐 穹庐 初出茅庐 三顾茅庐 庐山真面目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格鬥器 > 廬 廬 lú 亦作“籚”。古矛戟戈殳類長兵器之柄。通以木棒爲芯,外貼竹片,纏以絲麻,髹漆而成,亦稱積竹柲。《周禮·考工記·總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鄭玄注:“廬,矛戟矜柲也。”《說文·竹部》:“籚,積竹,矛戟矜也。” 庐lú〖名词〗 庐廬lú❶ 春夏时农民在田间住的房舍。《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疆埸有瓜。”(疆埸yì:田界。)泛指简陋房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西蜀子云亭。”又泛指住处,家庭。陶潜《饮酒》之五:“结~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之入。” 庐*廬luC2AE 小屋 小屋寮(寮子;茶~;僧~) 廑 龛 蜗居 蜗舍 鸽笼 蜂窠 庐屋 一椽 尺椽 丈室 ☚ 大屋 华屋 ☛ 陋屋 陋屋庐(衡庐;蜗庐;蓬庐;陋庐;茅庐;穷庐) 陋宇 衡门 衡荜 衡樊 衡宇 衡馆 环堵(环堵之室) 竹盖 席门 寒舍 空室 曲业 草寮 漏屋 陋室 秋室 蜗舍 蜗居 龟蜗 鸠居 结茅 结茆 粗屋 根椽片瓦 燕雀之居 ☚ 华屋 房屋的状况 ☛ 旅社 旅社店(店房;店舍;店家;店肆;行店;车~;歇~) 馆(客馆;旅馆;别馆;外馆;楚馆) 舍(舍馆;客舍;行舍;旅舍;驿舍;谒舍) 邸(邸舍;邸第;客邸) 旅(旅店;旅宿;逆旅) 铺(铺驿;铺递) 驿站 客寓 蘧庐 殊庭歇家 栈房 僦椽 路室 另见:营业 游人 住宿 馆舍 ☚ 旅社 驿站 ☛ 庐廬lú力居切,平鱼。 庐 庐民聚居地称庐。《汉书·食货志》: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 “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师古曰:“庐,在其田中,而聚居也。” ☚ 六宫 胪 ☛ 庐 庐西周时期农田中的简易房舍,系农夫耕作时的临时住所。农民的住所分为两种,设在田野中的曰庐,设在聚落中的曰里。耕作季节农民离开里,到田间耕作,居于庐。冬季则回到聚落,居于里,入于室。 ☚ 枕流 廊院 ☛ 庐廬lú❶古矛戟戈殳类长兵器之柄。通常以木棒为芯,外贴竹片,缠以丝麻,髹漆而成,亦称“积竹柲”。 《周礼·考工记·总序》: “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郑玄注: “庐,矛戟矜秘也。”《说文·竹部》:“庐,积竹,矛戟矜也。” 庐 庐西藏门巴族普遍使用的一种翻土木锹。用质地坚硬的青杠木制成,象一根尖头木棒, 长约170厘米, 最粗处直径10厘米, 下端是正面平滑、背部圆凸起脊的木锥, 距尖端约60厘米处用竹绳缚一段长约15厘米的横木, 左侧伸出较长, 便于脚踏。使用时双手握柄, 右脚蹬横木, 木锹与地面成60—70度角向下刺, 把土翻过来。这是古代“耒”的遗制。 ☚ 雷响田 脚犁 ☛ 庐(廬)lú ❶ (简陋的房屋) hut; cottage: 茅 ~ thatched cottage 庐门巴族翻地的木制工具。门巴语音译,意为“翻土器”。用质地坚硬的青杠木制成,其形略似我国南方农民使用的踏犁。全长170厘米,最粗直径10厘米,下端削成正面平滑,背部圆凸起脊的尖锥。距尖端约60厘米处,用竹绳缚一段长约15厘米的横木,左侧伸出较长,便于脚踏。使用时,双手(左上右下)握柄,左脚蹬横木使庐与地面成60—70度角向下刺土,一般刺土深20—30厘米;随后双手向下猛压庐柄,把土翻上来。通常是两个男子各持一庐,“夹掘一穴”。同时,对面有两个协作的妇女,手执木锄,将翻起来的土块打碎磨平。操作时,两男并排掘一块土退一步,两妇女跟随进一步,形成一退一进的形式。也有一人翻地,一人碎土的。此耕作方式流行于西藏门隅北部地区。 庐lú
庐*廬lú(7画) *庐(廬)lú7画 广部 简陋的房屋: ~舍|茅~。 庐廬lú西周金文本作“卢(盧)”。古代用卢作饭器,以卢表庐义,有引申假借义。是较小房舍义。后来就有加广字头的。广本是房屋形。会意兼形声。小篆隶楷从之。周代指农时寄居田野的棚舍。也指简陋的房屋。如:茅庐。宋代仿炉、芦等字造庐,从广,户声。如户炉芦例。 庐廬★繁◎常★常◎异lú廬,形声,从广(yǎn),盧声,本义为春夏农忙季节在田野中临时搭建的棚舍,引申为简易的房屋、临时寄居的房屋等。宋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庐”,音符改为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