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工业企业经营学研究工业企业经营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工业企业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依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经营决策为主要内容,指导如何管理企业经营、生产、技术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工业企业经营学以工业企业系统的经营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即如何按客观规律的要求来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 工业企业经营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调查与预测),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计划与经营策略,技术开发,产品决策、价格决策、供销决策、财务决策,以及经营诊断等。 从管理科学发展史来考察,“经营”概念的提出,是对“管理”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把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始于泰罗。然而泰罗对管理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车间的、执行的角度,涉及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劳动的关系问题。法国亨利·法约尔 (HenriFayol,1841~1925年)则把经理和厂长所从事的决策工作,以及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工作概括为 “经营”,以区别泰罗的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用法文gouverner来表示“经营”,意思为指导或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一个目标。用法文administrer代表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管理”。他提出经营共有六种活动,而管理仅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 对经营学的解释,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说法。 在美国,一般认为经营学的基础是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是一个单词management。日本是把经营与管理分开的,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联邦德国,经营学的基础是商业学,其中又细分为许多学派,如经营经济学派、经营组织学派和经营社会学派等。苏联的经营学是五十年代后期,在技术经济学、企业组织学和企业经济学三个学派论战的基础上诞生的,其特点是以管理理论为中心。利别尔曼(Е. Г. Либирман,1897~1983年)提出的利润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苏联的经营学。 国外经营理论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却是共同的。第一,经营是从管理发展起来的,经营学同管理学紧密相关。第二,经营学同商业学、市场学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经营的认识也有分歧,但对以下问题的看法还比较一致: (1)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与发展,通常所说的管理的重点在经营,经营的关键在决策,充分说明了经营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正在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形势要求,加快“经营学”学科的研究与建立,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学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2)经营涉及到企业外部,与市场联系紧密。因此,经营学要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如何使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3)经营与管理关系密切,互相交叉。因此,工业企业经营学的研究与建立,应同工业企业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4)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我国工业企业的经营,与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指导下,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进行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考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企业经营学的基本立足点。(5) 工业企业经营学的研究,从经营目标、经营决策到经营手段等,都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如何最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企业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计划和用户需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为企业的发展、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提供更多的自有资金。 我国工业企业经营学还处于探索和建立过程中。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现在已有一批院校开设或正准备开设本门课程,而且编写出不同版本的教材。 阅读书目: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吴凤山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上、下册)复旦大学经济管理教研室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 《工业企业市场经营》刘甲辰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该书编写组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83年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