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活劳动的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累积的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998年和1999年中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1346.86元/人·年和37148.21元/人·年。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gongye quanyuan laodong shengchanluindustrial labour produc-tivity of whole staff工业企业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它是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劳动效率高低的综合性经济指标。 中国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常用此计算公式。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虽然能说明劳动者在一定物质技术条件下的实际生产效率,但由于工业总产值与生产中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不一致,总产值的大小受产品中转移价值的影响,所以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及其动态。在现行经济分析中,除某些特定目的外,一般较少采用这一计算公式。 (2) 按工业增加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即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人数。中国自1992年起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后采用此计算公式。 (3) 按工业净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即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每个职工平均新创造价值,反映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报告期工业净产值(现行价)÷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净产值扣除了产品中的物质消耗,消除了产品中转移价值比重变化的影响,因而它比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更能准确地反映每个职工新创造的价值量。但由于工业净产值指标适应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与中国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一致,因此,从1993年起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中已取消了该指标。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月平均人数也可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2除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单位(月中或月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被报告月日历日数除求得。季平均人数是以报告季中各月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3除求得。年平均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通常以年度为计算单位,按月份计算的该指标必须换算为年度资料。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在分析时应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起来。同时,不同行业企业创造的价值量受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不能把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进行简单对比。 ☚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工业产品销售率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平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量。它反映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国家定期公布的8项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 职工工资总额 工业销售利税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