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幹(干)Gàn现行罕见姓见。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 《万姓统谱》 有幹 (干) 勒忠、幹 (干) 道冲等(按:‘幹勒忠’ 《金史》作‘斡勒忠’); 幹道冲,《奇姓通》 ‘斡道冲’。是幹,当为斡之误。”盖幹、斡形近而讹,其说可信。又,幹道冲乃西夏宰相,故此幹姓当出自羌族之党项人。(《中国姓氏大全》 注为 “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宋代有幹冲,武灵人,其先从夏主迁兴州; 又有幹昂成,知建宁; 元代有幹栾。
幹幹(干)Hàn罕见姓氏。《中华大字典》 收载; 《汉语大字典》 音gàn,“宋代 (有) 幹 (干)道冲,通五经,为蕃汉教授; 元幹勒忠,习女真、契丹字,通法律。以武宁将节度使致仕。”又,疑为“斡”字之讹。《姓氏考略》注云: “斡勒忠,《金史》 作 ‘幹 (干)勒忠’; ‘幹道冲’,《奇姓通》 作 ‘斡道冲’,是幹当为斡之误。又,元有幹栾。见 《甘肃通志》。” 一音gàn,为现行姓氏。 幹1.gàn ❶草木之莖。班固《西都賦》:“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彊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幹喻中央政權。邊讓《章華臺賦》:“振弱支而紆繞兮,若綠繁之垂幹。”馬融《樗蒲賦》:“杯則搖木之幹,出自崑山。” ❷器物的用料。王褒《洞簫賦》:“原夫簫幹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❸輔翼。通“翰”。張衡《應間》:“申伯、樊仲,實幹周邦。” ❹正,糾正。張衡《西京賦》:“婁敬委輅,幹非其議。” 2.hàn 見“井幹”。 幹读音h·an(ˊ),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河干切,平,寒韵。 ❶[井幹]井上的栏圈。 上一条: 邗 下一条: ">
幹读音g·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古案切,去,翰韵。 ❶“干”的繁体字。树干;驱干。 上一条: 干 下一条: 榦 干幹、榦、乾、乹、亁ㄍㄢˋ;ㄍㄢgàn; gān一0176①动吃;喝。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贵州清镇〖 〗。~饭‖~了一口酒。◇ 川剧《青梅赠钗》:「肥肉、瘦肉,你们阴倒使劲~。」1988年1月号《青年作家》:「还得了呀,和老顺一起吃?我哪里~得赢他。」⑵闽语。广东揭阳〖 〗。伊肚困死,二碗饭无一下住~落去他饿得很,两碗饭没多久就吃了下去了。②动打;吵。⑴北京官话。北京〖 〗。你跟他~,有我呢。⑵西南官话。贵州清镇〖 〗。~他一顿‖~了一架。⑶闽语。广东揭阳〖 〗。伊二人答落住~,唔是相骂,住是相拍他们两人一碰头就斗,不是吵架,就是打架。③动用生硬或带刺的话,使对方受窘。北京官话。北京〖 〗。这话说得多~,人家受得了吗?《儿女英雄传》:「姑娘欲待不理…没奈何,站起身来,~了人家一句。」老舍《二马》:「马老先生把马威~了回去。」④动慢待;不理睬。⑴北京官话。北京〖 〗。别~着人家‖半天没理他,把他~出去了。⑵冀鲁官话。天津〖 〗。咱大老远来的,怎么把咱~起来了。⑶中原官话。河南洛阳〖 〗。把我这个人~到这儿了。◈ 《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两天都被我~出去了。」《相声大观》:「说完扭身就走,把我~在那儿啦!」⑤形坏;糟糕。北京官话。北京〖 〗。那件事怕要~‖这下子可~了。《儿女英雄传》:「若照这么磨一道儿,到了淮安,不用说,骡子也~了,咱们俩也赔了!」话剧《小井胡同》:「~了!我把这碴儿给忘了。」⑥动都是;尽是。闽语。广东揭阳〖 〗。伊物到涂下~水他弄得地上都是水‖少条街~杂货铺这条街有很多的杂货铺。⑦动凝结。闽语。福建厦门〖 〗。肉汤~冻凝成冻。⑧动打(纸牌、麻将等)。闽语。广东揭阳〖 〗。我唔知伊约我来~麻雀,呀是~万六我不知道他约我来打麻将,还是打扑克。⑨动窃取。闽语。广东揭阳〖 〗。装有闭路电视防人偷~物件。⑩动男女性交。官话。福建南平〖 〗。⑪动使;教。闽语。福建福州。魏应麒《福州歌谣甲集自序》:「螃蟹水里爬,土里壮,~伊将叫。」⑫形与动词合用,表示不喜欢的动作行为。西南官话。云南腾冲〖 〗。别在这堂~跳湿跳的‖~吼辣叫‖装~疯‖散~闷。⑬形旱;干燥。⑴胶辽官话。山东牟平〖kan42〗。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kan55〗。徐妈妈同我讲了好一阵,说他们那里天~。⑶徽语。安徽绩溪〖 〗。该年今年天好~。⑷吴语。江苏常熟、昆山、靖江〖 〗。⑭形口渴。⑴徽语。安徽绩溪〖 〗。我~没~了我渴坏了。⑵吴语。上海。江苏靖江、无锡、苏州、昆山、江阴、常熟、宜兴、溧阳〖 〗。浙江杭州。⑮形稠;厚。⑴东北官话。吉林长春〖 〗。粥太~了。⑵胶辽官话。辽宁丹东、大连〖 〗。⑶中原官话。陕西宝鸡〖 〗。青海西宁〖 〗。⑷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安徽合肥、庐江、来安、安庆、东流、马鞍山、繁昌、石埭、宁国。⑸西南官话。湖北武汉、天门〖 〗。贵州毕节〖 〗、黎平〖kan33〗。⑹吴语。安徽宁国、广德。江苏江阴、丹阳童家桥。⑺赣语。湖南耒阳〖 〗。⑯形经济拮据。西南官话。四川成都〖kan55〗。月底手头~,哪里有钱借。云南:~毛皮喻手头拮据无油水。贵州清镇〖kan55〗。这几天身上没钱,是个~哥。◇ 《醒世恒言》:「他送了我三万两银子,如今也弄得手头~了。」⑰形瘦。⑴中原官话。陕西户县〖kan31〗。~梆子贬称瘦人。⑵晋语。山西岚县〖 〗、临县〖kiE55〗。⑶西南官话。贵州赫章〖kan55〗。他这几天着病,~完了瘦多了。⑱形老(不嫩)。闽语。福建莆田〖kua53〗。⑲形无情义。中原官话。河南洛阳〖 〗。你看他办理事多~!⑳形吝啬。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㉑形重;厉害。北京官话。北京〖kan55〗。嘿,你这跟头可摔得够~了。㉒形难堪;尴尬。北京官话。北京〖kan55〗。你别把人家弄得太~了。㉓副光是;只是。西南官话。贵州清镇〖kan55〗。~讲有哪样用‖气得~跺脚。㉔名现在。闽语。广东揭阳〖ta33〗。同早呾欲去,~哩呾唔欲去刚才说要去,现在则说不去。㉕名盾,古代作战时用于卫身抵御兵刃的武器。古方言。《方言》第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㉖名肉脯。闽语。福建厦门〖 〗。㉗名事情。吴语。浙江苍南金乡〖kε52〗。什么~。㉘名皮肤上起的黑黄斑。江淮官话。湖北浠水〖 〗。㉙名空瓶。闽语。福建厦门。台湾〖 〗。有酒~卖吗?㉚量群;批;班。⑴中原官话。河南。⑵晋语。山西忻州〖 〗。一~人马都来唡。⑶西南官话。云南腾冲〖 〗。那边围着一大~人做什么?◈ 《李自成》第十九章:「当李自成一~人马走进小村时,张献忠向他们最后望了一眼。」㉛助的,或表示陈述语气,带有亲切、关照意味。⑴中原官话。新疆伊犁:我写好了~‖他没有去~。⑵客话。广东惠州。   幹干见〔恒幹〕 幹gàn❶做(事情):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营生去罢。(一·14)你们问问他~的勾当,可饶不可饶。(三三·758) ❷像草木茎一样的器物支撑的部分: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新烛。(五三·1250) 幹❶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 “燕之角,荆之幹。” 鄭玄注: “幹,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也。”陸德明 《經典釋文》: “幹,古旦反,或古旱反。” ❷長協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舉佐,尸受振祭嚌之。” 鄭玄注:“幹,長協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舉尸牢幹,尸受振祭嚌之,佐食受加於肵。” 鄭玄注: “幹,長協也,古文幹爲肝。” ❸器之木也。《禮記·月令》:“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毋或不良。” 鄭玄注: “幹,器之木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幹,古旦反。”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井甃 > 井幹 > 幹 幹 hán “井幹”之單稱。《字彙·干部》:“幹,井上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詩·大雅·板》:“大宗維翰。”鄭玄箋:“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爲藩屏坦幹。”明·方以智《東西均·生死格》:“跳踉乎井幹之桁,歌笑自若。”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材料部 > 工具 > 幹 幹 gàn 亦作“榦”。古代築土牆時立於兩頭之木板。《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榦。”孔穎達疏:“題曰楨,謂當牆兩端者也;旁曰榦,謂在牆兩邊者也。”《說文·木部》:“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知幹楨之克立也。”李軌注:“幹楨,築牆板之屬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供食 > 胙 > 幹 幹 gàn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梁柱部 > 楹柱 > 榦 > 幹 幹 gàn 幹gan8ED6 “干(主干)”的繁体。 幹gànG018 “干(gàn)”的异体。事物的主体(也作“榦”);做事,做事的人:~才/~将/~部/~练/~劲/~流/~渠/~事/~线(線)/~吏/~舟/~局/~脩/~枝/~办/~蛊/~路/~员/~吗/~了/~器/~济/~时/~略/~当/才~/单~/公~/骨~/贵~/基~/精~/盲~/能~/躯~/实~/审~/提~/桢~/主~/蛮~/精明强~。又见“乾(gān)”。注意:繁体系统“干”没有gàn音。 〖幹〗 粵 gon3〔肝【陰去】〕普 gàn ❶ 樹幹。戴名世《南山集.鳥說》:「則二鳥巢於其枝〜之間。」 ❷ 軀幹,借喻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軀〜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 ❸ 才幹,才能。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優於將略。」(亮:諸葛亮。戎:軍隊。)
幹 幹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人户。曹魏时称小吏为幹。南北朝时,成为替官府服役驱使的人口,地位下降较大。其分郡幹、县幹、小史书佐幹等类别。幹的社会地位低于一般平民。后可纳绢代役,输绢十八匹,即可免服幹役。 ☚ 养女 义故 ☛ 幹 幹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人户。曹魏时称小吏为幹。南北朝时期幹的地位下降,成为以力役为官僚驱使的人口。幹的种类很多,有郡幹、县幹、小史书佐幹、户曹掾史幹、法曹门幹等。幹本以良人充任,其社会地位与兵、吏等相同,低于一般平民。北齐时官员有“食幹”之赐,作为官府给与官僚的依附劳动力。后来可纳绢代役,一幹输绢十八匹,即可免服幹役。所纳之绢成为官僚俸禄的一部分。 ☚ 游食 行主 ☛ 幹hán [书] (井垣,井栏) railings around a well 另见 see also ɡān;ɡǎn;ɡàn。 幹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政府依附民。吏户的一种。两汉以来,吏中即有斡。魏晋时期,随着依附关系的加强,吏的身分地位低落,幹的身份地位亦随之低落,被叫作“幹僮”、“僮幹”、“幹佐”等。往往由封建政府依附民中口齿利落并略有知识者充任,责司抄写之类事务。斡在吏户中地位稍高,官吏无权任意处罚他们。但北齐的斡地位与吏户无多大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食斡制度。参见“吏户”及“食斡制度”。 幹干, 金文; 篆gàn[倝(聲符)+干(聲意符)→幹(《説文》:“幹,築牆端木也。”幹,“干”的返還字。樹木的主幹,引申爲事物的主體〈樹幹、主幹、骨幹〉。做〈苦幹、實幹〉,引申爲才能〈才幹、能幹〉。)] 《詩經·鄘風·幹旄》:“孑孓幹旄,在浚之郊。”(旌旗頂端牛尾飄,一竿不少到浚郊。) 《朱子·語類·卷二一》:“且幹一件事,自家心不在這上,這一事便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