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岩浆岩Changjian de yanjiangyan
仅介绍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半碱性和碱性岩、脉岩和火山玻璃岩各类中的14种岩石。
1.橄榄岩。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很低,一般小于45%,Al2O3含量低(一般为1—6%),K2O和Na2O也很少;富含MgO (40%)、FeO(10%)、Fe2O3、Cao等。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浅色矿物很少,不含石英,长石最多不超过15%。多为中粗粒结构,新鲜岩石为黑绿色,或近于黑色。在地表的橄榄石极易风化,形成蛇纹石。
2.金伯利岩。超基性岩类,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常为岩颈(火山颈)和岩脉。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金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其中橄榄石一般都蛇纹石化,辉石偶而可见,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
3.辉绿岩。基性岩类,SiO2含量占45—52%,略高于超基性岩。在矿物组成上铁镁矿物仍较多(约占40%左右),主要为辉石,其次为橄榄石和角闪石;出现大量的硅铝矿物,主要为基性斜长石,偶尔出现极少量的石英。主要为基性浅成侵入岩,暗绿或黑色,细粒到隐晶结构,在新鲜断口处可见针状斜长石晶体,在斜长石之间为暗色矿物(主要为辉石),叫辉绿结构。多呈岩床或岩墙产状。辉绿岩中如果有明鲜的斜长石斑晶,则称为辉绿玢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可作铸石材料。
4.玄武岩。基性岩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辉绿岩近似。典型的基性喷出岩,分布广,在喷出岩中居首位。多呈黑、黑灰或暗褐色,风化后常呈黄褐色或灰绿色。通常呈隐晶质玻璃质或斑状结构,有时呈极细粒结构,斑晶为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等;块状构造,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在地表常以大规模的熔岩流和熔岩被产出。
5.闪长岩。中性岩类,SiO2含量中等,介于52—65%之间,硅酸一般呈饱和状态,铁镁矿物成分减少,约占30%左右,主要为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辉石;硅铝矿物显著增多,主要为中性斜长石,有时出现极少量的正长石和石英。多为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一般为灰色、灰绿色。因其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故称为闪长岩。多成独立岩体或以岩株、岩床、岩墙产出。
6.安山岩。中性喷出岩的代表岩石,分布之广仅次于玄武岩。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斑晶中以斜长石为主,有时见有普通角闪石或少量黑云母;斑晶矿物往往呈定向排列,即流线构造;有的具有气孔和杏仁构造。新鲜岩石多为灰、灰绿、浅紫或紫红色,常以块状熔岩流产出。
7.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是分布最广的酸性深成岩,富含SiO2, 一般在65—75%,属硅酸过饱和状态。主要矿物为正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含少量的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等暗色矿物。花岗岩中正长石多于斜长石,暗色矿物较少,一般以黑云母为主;花岗闪长岩中斜长石多于正长石,暗色矿物稍多,且以普遍角闪石为主。如果正长石和斜长石含量略等则称为石英二长岩。此类岩石因浅色矿物占绝对优势,通长为肉红色或灰白色略具黑色斑点。具有典型的半自型等粒结构,称为花岗结构。根据晶粒大小又可分为粗粒、中粒和细粒花岗岩。有的具有以正长石为主的斑状结构称斑状花岗岩,斑晶中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称斑状花岗闪长岩。多以大规模岩基或岩株产出。根据岩石中所含暗色矿物种类又可分别称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如果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称为白岗岩。
8.流纹岩。典型的酸性喷出岩,颜色常为灰白、粉红、浅紫、浅绿等;绝大部分呈斑状结构,斑晶多为长石和石英,有时偶见黑云母和角闪石;具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如果斑晶中的长石矿物以正长石为主,或间有石英,称流纹岩;流纹岩发生次生变化,长石暗淡无光,颜色变深,石英斑晶显著,则称为石英斑岩;如果斑晶中长石矿物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略多,称为英安岩;无斑晶结构的流纹岩及其它酸性喷出岩,称为霏细岩。
9.正长岩。属半碱性和碱性岩类,介于中性和酸性之间的过渡性岩石。主要矿物为正长石和少量斜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普通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等;岩石颜色浅淡,一般为肉红、灰黄或灰白色;中粗等粒结构。外表与花岗岩相似,但通长无石英或只有少量石英。形成于与花岗岩有关的较小岩体,或独立的小岩体。
10.正长斑岩。相当于正长岩的浅成岩相,部分为喷出岩相,斑状结构,基质致密,由正长石微晶组成;斑晶显著,以肉红或淡黄色正长石为主或有角闪石斑晶。岩石颜色多灰白、灰绿或淡红色,常以岩脉等产出。
11.伟晶岩。属脉岩类,是具有伟晶结构的浅色脉岩。其代表性岩石是花岗伟晶岩,主要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但暗色矿物含量较少,且富含有挥发成分或稀有元素的矿物,如白云母、电气石、黄玉、绿柱石等。有时伟晶岩的矿物成分很简单,只有一两种矿物,其矿物晶体颗粒有时很大,直径可从数厘米甚至到数米。多以脉体或透镜体产于母岩及其围岩中,并常富集成长石、云母、宝石和各种稀有元素的矿床。
12.煌斑岩。是暗色脉岩的总称,与浅色脉岩相反它主要由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通常为粒状结构,偶见斑状结构。色深,呈黑色或黑褐色。煌斑岩种类很多,常决定于与深成岩的伴生关系,如以黑云母及少量长石为主的称为云煌岩,以角闪石、辉石及少量正长石为主的称闪辉煌斑岩。
13.黑曜岩。属火山玻璃岩类,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迅速冷却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一种玻璃质结构的岩石;黑色或黑灰色,边缘透明显绿色,玻璃光泽,具光滑贝壳状断口,不含或微含水分(1%左右),几乎全由火山玻璃组成。常分布在现代和古代火山地区。
14.珍珠岩。酸性喷出岩的一种特殊变种,其特点是在酸性火山玻璃基质中含有球粒,球粒为棕到褐色,一般为球形,直径为2—8毫米,有时球粒连在一起成肾状或透镜体状集合体,也有的成带状球粒夹层,其基质有时具有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的玻璃质组成,或常有弧形裂开,形成珍珠构造。常分布于火山周围地区。
15.浮岩。典型的浮岩是由酸性熔岩形成的一种多气孔的玻璃质岩石。颜色浅淡,多为白或灰白色,质轻(比重仅为0.3—0.4),多孔,形似炉渣,可以浮于水面,又称浮石。多产于酸性熔岩上部或火山碎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