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面颅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面颅骨facial bones面颅有15块骨组成,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及舌骨。面颅除舌骨游离外,其余各骨均连结在上颌骨周围。 面颅骨 面颅骨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下鼻甲骨、泪骨、鼻骨及单个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图1 上颌骨侧面观(右侧) 管所通过。前面,朝向前外,内侧的鼻切迹左右相接,形成梨状孔的大部; 两侧前缘上分合成朝前的鼻前棘。颞下面,隆凸,为颞下窝的前壁,壁上牙槽孔连通壁内的牙槽管; 此面的后下分圆隆,名上颌结节。 ❷额突指向上后,接额骨。 ❸颧突朝向外上接颧骨。 ❹腭突向内水平伸展,其内侧缘处有切牙管通过,下面有腭沟,两侧合成骨腭的前部。 ❺牙槽突向下突出,两侧合成牙槽弓,牙固着于牙槽内。上颌窦居体内,呈锥体形,窦底面低于上颌窦裂孔,故窦内积液排出不畅。 腭骨 腭骨呈“L”形,位于上颌骨之后,蝶骨之前,组成骨腭的后分,成为鼻腔的外侧壁和底、口腔的顶,亦参与构成眶下壁的小部分以及翼腭窝的内侧壁。腭骨区分为垂直板、水平板和三个突起。 ❶垂直板呈长方形,上缘以蝶腭切迹分隔前方的眶突和后方的蝶突; 后缘与水平板接合处发出锥突,伸向后下外侧,后接翼突。内侧面即鼻面,上下有前后向的筛嵴和鼻甲嵴,分别与中鼻甲及下鼻甲相连接。外侧面即上颌面接上颌骨,其腭大沟与上颌骨的同名沟合成腭大管,开口于骨腭。眶突组成眶下壁的一小部分。蝶腭切迹在整颅便形成蝶腭孔,连通鼻腔与翼腭窝。 ❷水平板组成骨腭后分,两侧后缘在中线结合并向后突出,形成鼻后棘。鼻面内侧缘向上突起为鼻嵴,与犁骨相接。 颧骨 颧骨呈菱形,位于眶的外下方,形成面颊部的骨性隆起; 它有三面和两突。 ❶外侧面即颊面,突向前外侧,该面有1~2颧面孔,有颧面神经穿出。 ❷颞面凹向后内,组成颞窝的前外侧壁,该面有颧颞孔。 ❸眶面光滑凹陷,组成相当部分的眶缘。该面有颧眶孔,可能是一个,或已分成两孔,直接连至颧面孔和颧颞孔。其额突及颞突分别与同名骨相接。 下鼻甲 下鼻甲是独立骨片,薄而卷曲,在鼻腔外侧壁连结于上颌骨及腭骨,其下缘游离。上缘有三个突: 上颌突接上颌骨;前方的泪突上接泪骨下端;后方的筛突与筛骨钩突连接。鼻泪管自眶向下通入下鼻甲外侧的下鼻道。 泪骨 泪骨是颅骨中最小、最脆弱的独立骨片,位于眶内侧壁前部; 分为两面四缘。眶面被纵走的泪后嵴分成前后两部,前部为泪沟,容纳泪囊,向下延续为鼻泪管;后部构成眶内侧壁的一小部分。泪后嵴下端向前上弯曲形成泪钩,为鼻泪管的起始点。内侧面为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 鼻骨 鼻骨呈长方形,上窄下宽,位于鼻背,左右两骨拼接,上连额骨,下临梨状孔,外缘接上颌骨额突。外面可见血管孔;内面的筛沟为筛前神经所通过。 犁骨 犁骨呈四边形,扁薄,位于鼻腔正中,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分。上缘较厚,向两侧微突形成犁骨翼,上接蝶嘴; 下缘连骨腭,前缘与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结合,后缘游离,成为后鼻孔的内侧缘。 下颌骨 下颌骨为独立骨,骨质坚强,位于面部前下分,由弓形前凸的下颌体和两侧竖立的骨板,即下颌支组成。 ❶下颌体分为内、外面和上、下缘。外面正中线下分可见三角形颏隆凸,其两侧有颏结节;约对第二双尖牙处的下方有通向后上的颏孔。从颏结节延向后上的斜线续于下颌支的前缘。下缘较圆厚,又名下颌底,内面近正中线的浅凹为二腹肌窝,有二腹肌附着。内面正中线下分可见两对颏棘,都是舌肌的起点,自此向外上方延伸的是下颌舌骨肌线,该线前分的上方有舌下腺凹,后分的下方则有下颌下腺凹。上缘即牙槽部,构成下牙槽弓。 ❷下颌支是自体后分向后上突出的方形骨块,区分为两面、四缘、两突。外面后下分的粗糙面为咬肌粗隆。内面与咬肌粗隆对应的部分为翼肌粗隆。支的内面,约在中央处有下颌孔,通入下颌管,管再分支到达牙根,有下齿槽神经、血管通过。下颌孔前内侧缘的薄片骨突称为下颌小舌,下颌舌骨沟由此处走向前下至下颌体。上缘中分有下颌切迹,切迹以前的冠突为颞肌所附着,以后的髁突可区分为下颌头、下颌颈及颈前面的翼肌凹。下颌头与颞骨下颌窝组成颞下颌关节(图2)。 图2 下颌骨 舌骨 舌骨是独立小骨,呈“U”形,横位于颈前的舌与喉之间。舌骨分为体与成对的大角和小角。舌骨中央部即体,向后上伸出大角;小角附着于体与大角交界处上方,小角与茎突之间有茎突舌骨韧带相连。 ☚ 脑颅骨 颅的年龄性变化及性别差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