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捕营营制名。明代负责北京城外警备任务的兵营。设于弘治年间。始设把总等官,万历时添设提督、参将。 巡捕营 巡捕营禁军名。清代置。掌京城捕盗之事。《清史稿·兵志一》: “其巡捕营、汛守外7城门,上设步兵汛25所,城外分中南北3营,马步兵汛额各有差。统以参将、游击等。……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 设巡捕营,马兵汛15,步兵汛52。” ☚ 巡防队 巡洋长江舰队 ☛ 巡捕营营制名。明代负责北京城外警备任务的兵营。设于弘治年间。始设把总等官,万历时添设提督、参将。 巡捕营亦称京营,即清代京师绿营。掌治安、司缉捕等。初建时,惟有南北两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康熙三十年(1691),以八旗步军统领(从一品)统辖巡捕三营,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捕营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扩建为中、南、北、左、右五营,增兵满万。以中营列诸营之首,圆明园一带为其执勤中心,设副将为治;其余各营镇四方,均设参将以下各官。嘉庆四年(1799),分左右两翼,增设总兵官各1员(正二品),协辖京师绿营、八旗步军营。乾隆(1736—1795)以后,屡以八旗官兵拨入巡捕营为官充兵。道光六年(1826),准直隶总督那彦成吁请,定议无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丁,皆准予入绿营挑补马兵,或战守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