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崔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崔寔?—约170东汉政论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崔骃孙、崔瑷子。少沉静,好读典籍。桓帝初年,举为至孝独行之士、因病不能对策,除为郎。后任议郎,迁梁冀大将军府司马,著述于东观。出任五原太守,教民纺织,整顿边防,甚有成效。以病召返京师,任议郎,与诸博士定《五经》。梁冀被诛后,寔以其故吏免官,禁锢数年。为加强边防,司空黄琼荐寔任辽东太守,行至中途因母卒归,后官至尚书。著《政论》,揭露时政之腐败,“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影敝,人庶巧伪。”主张“参与霸政,”以“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现存清严可均辑本一卷。另著《四民月令》,记载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后由贾思勰转载于《齐民要术》,隋杜台卿引载于《玉烛宝典》。又存《大赦赋》、《答讥》等文,载《艺文类聚》。 崔寔 崔寔?—170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瑗子,崔骃孙。少沉静,好典籍。汉桓帝时举为郎,历任议郎、大将军梁冀司马、五原太守、辽东太守等。灵帝时官尚书,感于世乱,托病免官,病死。著有《政论》六卷,今存辑本一卷,敢于针砭时弊,直言无忌,在当时颇有影响。原有集二卷,已散佚。 ☚ 李固 王延寿 ☛ 崔寔?—约170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政论家。崔骃之孙。与祖骃、父瑗并称“三崔”。桓帝初,郡举为至孝独行之士,任为郎。后升任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著作于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因病征召回京,复拜议郎。梁冀被诛,寔以冀故吏免官,禁锢数年。后由司空黄琼举荐,任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月免归。建宁中病卒。原有文集两卷,已散佚。另有《政论》六卷,亦佚,今存清人严可均辑本一卷。 崔寔 崔寔?—168东汉政论家、辞赋家。《后汉书》有传。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崔瑗之子。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少沉静,好典籍。服父丧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迁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后除为郎。复又迁大将军梁冀司马。梁冀被诛,寔因为其故吏遭禁锢数年。延熹七年(164),服母丧竟,为尚书。寔以世乱不理政,数月免归。灵帝建宁元年(168)卒。崔寔一如乃父之风,清贫有节,死时竟至无以殡敛。善文辞,《后汉书》本传说他“所著碑、论、箴、铭、答、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严可均《全后汉文》除《政论》外,辑文4篇,其中《大赦》、《答讥》系赋体。 ☚ 崔琰 崔琦 ☛ 崔寔?~约公元170东汉后期思想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职,参予撰写本朝史书 《东观汉记》。著有《政论》5卷,全书已散佚。他认为刑罚和德教各有侧重,治乱世应当用重刑,治平世,应以德教为主。反对轻易发布赦令,大赦天下,认为这样做会鼓励违法犯罪,不能有效地制止犯罪。 崔寔?—约170东汉政论家、思想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以至孝独行之士,被郡举为官。曾为五原太守,时五原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寔为作纺绩织饪竦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官至尚书,称疾归。为政清廉,卒后家徒四壁,无以殡敛。著《政论》5卷,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认为“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政论》,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抨击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同上)。重视社会风俗,“夫风俗者,国之脉诊也,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不和,诚未足为休”。(同上)主张“洗濯民心,湔浣浮俗”。强调将儒家的“德教”与“刑罚”并用,“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政论》)。主张厚俸养廉。他说,“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犹如“渴马守水,饿犬护肉,欲其不贪很难。应该“重其禄以防其贪欲,使之取足于奉,不与百姓争利”。(同上)著作除《政论》外,还有《四民月令》。 崔寔 070 崔寔?—170东汉政论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桓帝时任仪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历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后召任为尚书。曾与诸儒博士其杂定《五经》,教民纺织,反对俗儒,言必称尧舜;重视生产,著《四民月令》,叙述各种农作物种植的时令和方法。所著《政论》,“言当世理乱”,贬豪强地主,讥官吏贪婪,对东汉末社会黑暗情形的揭露,“指切时要,言辩而确”。提出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的观点,认为教化和刑罚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主张明法度、劝农桑、去末业、抑兼并,仿效汉武帝移民政策,垦荒生产。建宁中病卒。 ☚ 王符 曹操 ☛ 崔寔 崔寔?—170字子真(又名台),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政论家。主要著作《政论》,是一部“指切时要,言辨而确”(《汉书·崔寔列传》)的政论文集。还著有《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的情况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全文载于《全后汉文》),涉及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一,主张重赏深罚、德教兴平。他在其著作中大胆地抨击了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政论》)的种种社会弊端。主张以严刑治乱,重赏兴平。他说:“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 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政论》)。他同情人民疾苦,极力反对王公贵族富商豪民兼并土地“荒耽嗜欲”,主张“德民”“教民”。其二,主张平衡人口与土地,合理分布人口。崔寔认为当时人口分布不均衡,使人少地广之处,土地得不到开发,而人多地少之处,则人力又遭浪费。应平衡 “宽乡”、“狭乡”的人口分布。他说: “今青、徐、兖、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而三辅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厥田宜稼”。提出:“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通典·食货·田制》)。主张以移民的方法平衡人口分布。 ☚ 王符 徐斡 ☛ 崔寔 崔寔?——170?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东汉涿郡安平(今河北)人。“少沈静,好典籍。”(《后汉书·崔寔列传》)“明于政体,吏才有馀。”官至尚书。抨击时事,著有《政论》(《隋书·经籍志》著录五卷,今存一卷,系清严可均辑本),“指切时要,言辩而确”。重视生产知识,著述《四民月令》,记载农作物种植方法,流传至今。他历位边郡,关心国计民生。但度用贫乏,死后“家徒四壁立,无所殡敛。”其《四民月令》引载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 傅毅 王符 ☛ 崔寔 崔寔?—约170字子真、元始。东汉安平(今属河北) 人。桓帝时出任五原 (治所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太守,后拜尚书,称病不理事,数月去职。死后“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后汉书·崔寔列传》)。著有 《政论》五卷 (原书已佚,现存清人严可均辑本一卷),《四民月令》一卷 (原书已佚,严可均据《齐民要术》、《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初学记》、《事类》、《北堂书钞》等书中引文辑为12章,载 《全后汉文》卷四七,另有清任兆麟、王漠及近代唐鸿学辑佚本3种)。极端反对社会的奢侈风气,认为“列肆卖侈功,商贾鬻僭服,百姓作淫器”及“婢妾皆戴瑱揥之饰”(《群书治要》) 为天下之患。认为当时官僚贪污之风盛行,是由于俸禄甚薄所致。将当时土地兼并及贫富悬殊现象的产生,均归咎于井田制的被破坏。认为井田之制是齐均贫富劳逸的最良好的土地制度,但又认为要能“与世推移”,达权救弊,不能完全效法古制,主张采取将人民由狭地徙往宽地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通典·食货一》)。重视农业生产,所著《四民月令》,仿《礼记·月令》体系,按时令叙述士农工商生产和经济生活,为东汉后期重要农学著作。对禾、黍、麻、豆类等农作物的种植,蚕桑、蔬果、树木的经营,家畜的饲养,农田水利的修治,各种农用器物的制作和保管,以及祭祀、社交、教育、交易、饮食、医药等方面的活动,按一年中的月份详加指导,因其对生产和生活事宜的安排大都切合天时,故为后人所重视。 ☚ 王莽 王符 ☛ 崔寔?—约170东汉思想家、史学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年青时,喜好钻研典籍,有“儒家文林”之誉。桓帝初以郡举“至孝独行”之士,步入仕途,历任议郎、大将军司马、五原太守等职。曾著作东观,纵论史、政。抨击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揭露国家“奢侈”,百姓“饥馁”,豪民“聚敛”为天下之三患。引《诗经》“贪人败类”句,责斥官吏贪婪与残酷,疾呼“百姓之命,委于酷吏之手,嗷嗷之怨,咎归于天……仇满天下,可不惧哉!”建议“量力度德”,“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后汉书·崔骃传》)。在五原太守任上,传授农作时令,教民种麻纺织,实行农忙劳动,农闲读书的教育制度,并整厉士马,巩固边防。为官清廉,逝世时,“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著有《政论》,原五卷。已佚。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录一卷。另著《四民月令》,记东汉豪族土地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已佚。《全后汉文》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隋杜台卿《玉烛宝典》的记载有辑录。马朱穆、曹寿作《皇后传》,又与曹寿、延笃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以续补《东观汉记》。 崔寔东汉臣。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汲郡安平(今河北保定)人。以才美能高拜议郎,与边韶等作东观。后迁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尚书。建宁中 (168—172)病卒。 崔寔?—170东汉政论家。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饶县西)人。官至尚书。曾对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进行激烈抨击。重视生产劳动。任五原太守时,亲自教民纺织。著作有《政论》, 《隋书·经籍志》著录五卷,现存清严可均辑本一卷。另有《四民月令》,对各种植物种植有所研究,由后魏贾思勰引载《齐民要术》,隋杜台卿引载《玉烛宝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