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岱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民祀部 > 神廟 > 泰山廟 > 岱廟
岱廟  dàimiào

即泰山廟。

岱庙

岱庙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境内的泰山南麓。“岱”是东岳泰山的别称。岱庙是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时居住、宴会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其建筑年代久远,唐代以后各代均有扩建和重修。现存岱庙占地近10万平方米,仿照古代帝王皇宫建造,总体布局以南北为中轴,分布在中、东、西三路。周围环以十多米高的城墙,八个城门,城墙四隅建有四个角楼。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正阳门、遥参亭、天贶殿、寝宫。东路为钟楼、汉柏院、东御座。西路为鼓楼、唐槐院、道舍院。遥参亭为岱庙的前亭,明代所建,五开间,四柱五架梁前后廊式,重檐歇山顶,十六角,以黄琉璃瓦覆顶,东西庑房各三间。亭前的遥参坊为石结构,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亭后的岱庙坊建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通体满布雕饰,是清代石坊建筑的优秀之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建筑在长方形石台之上,四周绕以汉白玉栏杆,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琉璃黄瓦覆顶。下有八根大红明柱、斗拱彩绘。历史上曾有72个皇帝在此举行过隆重典礼,给“东岳泰山之神”加冕封号。殿内墙壁上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峦图》,长62米,高3.3米,传为宋代作品。壁画分为东西两部分,所绘内容为东岳大帝出巡和回銮的情景,人物多达六百多位,形态生动逼真,配以车马仪仗,并以山川树木、亭台楼榭为衬景,以珍奇异兽为点缀。全图声势浩大,构图有序,笔法流畅,磅礴的气势烘托得十分强烈,堪称一件艺术珍品。有的专家认为壁画非宋代原物,但保存了宋代壁画的风格。岱庙后院有一座仿木结构铜亭,又名为“金阙”,铸造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原在泰山顶峰的碧霞洞,1972年迁进岱庙。亭长4.4米,阔3.4米,工艺精巧,并施有鎏金,是我国仅存的几座铜铸大型建筑之一。与铜亭相对处有一铁塔,也是引人注目的古迹。建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在泰安城天书观,1973年迁于此。塔身原十三层,现仅存四层,造型质朴雄伟,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岱庙内碑石如林,书法遗迹密布,保存的历代碑碣有151块,包括修庙祭告碑、经幢、题名、诗刻等。其中最珍贵的实物文献是秦二世诏书石刻。诏书发布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丞相李斯篆书而刻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此外还有东汉、西晋、唐代的著名碑刻。岱庙,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其余三处为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孟庙及孟府   “大业七年造”四门塔 ☛
岱庙

岱庙

岱庙俗称“泰庙”,又叫东岳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遥参亭是游岱庙的起点,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占地3442.4平方米,院墙为红色,是二进院,有山门、掖门、仪门、正殿及配殿。岱庙坊位于遥参亭北山门后,有一座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的石坊,岱庙坊北是岱庙大院,迎面就可见配天门,门面共有五间,九脊歇山顶、穿堂式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中国三大殿之一。在配天门东是汉柏院,院内有五株汉柏,据说是汉武帝所栽,岱庙后院有两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亭。
单位:泰山市岱庙风景管理处 邮编:271000
电话:86-538-8261038

☚ 济南大明湖公园   临沂人民公园 ☛

岱庙

岱庙

岱庙坐落在泰安市泰山南麓,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祀泰山神。据史料记载,秦代就已划地筹建,汉代正式动土建成,唐代增修,后经历代修缮和扩建,形成一座宫殿式建筑群,成为中国四大古建筑之一。
岱庙占地面积96500平方米,四周建有高墙,四隅起角楼。庙内有各种建筑813座,分为东、中、西三路,以天贶殿为中轴,回廊环绕,钟鼓楼左右对称,前有仁安门、配天门,后有寝殿三座,左为汉柏院、东御座院,右为唐槐院、道舍院。主殿天贶殿为庙内主要建筑,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殿阔9间,进深4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重檐庑殿式,上覆黄色琉璃瓦,檐下8根朱红明柱,筑石起台,白石雕栏环绕,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宫殿式建筑之一。殿内祀东岳大帝,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神浩荡出巡的场面,此图传说为宋代遗作。其构图、布局、笔法都体现出高超的绘画水平,为国内艺术珍品。
岱庙内碑碣林立,共有151块,堪称“岱庙碑林”。其中修庙祭告碑42通,经幢6通,题名12通,石刻9通,诗词82通。公元前209年李斯篆书秦二世诏书石刻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此外东汉建宁元年的衡方碑、中平三年张迁碑、272年(西晋泰始八年)孙夫人碑和唐神宝寺碑、汉张衡不忘碑等均汇集了中国书法艺术之精华,从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到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真、草、篆、颜、柳、欧、赵,各种字体俱全。1979年又将朱德、陈毅、郭沫若等名人有关泰山的诗文石刻藏于岱庙东御座院内。
岱庙东侧还有一座仿木结构铜亭,铜亭长4.4米,宽3.4米,造型端庄,工艺精湛,始建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珍贵铜铸大型建筑之一。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岱庙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单位:泰安市博物馆 邮编:271000
电话:86-538-8223492

☚ 光岳楼   崇觉寺铁塔 ☛
岱庙

156 岱庙

坐落于山东泰山南麓。创建年代久远,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这是历代帝王为祭祀泰山,不断扩建和重修而形成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天贶殿是面阔九间的重檐大殿,正面重檐之间悬有“宋天贶殿”匾额;殿内曾供着东岳泰山之神,现仍存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东岳大帝浩荡出巡和回銮的情景。岱庙庭院珍藏历代碑碣,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李斯小篆——泰山秦碑了,现仅存九个半字。岱庙后院铜亭铸于明万历四十三年,铁塔铸于明嘉靖年间。院内树木也颇具特色,庙东南“汉柏院”里的5棵汉柏中,据说有一棵是汉武帝亲手所栽。

☚ 寄畅园   独乐寺 ☛
岱庙

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城北部,又称东岳庙、泰庙,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的地方,是自成体系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创建年代古远,《宋天贶殿碑铭》载“秦既作畤”、“汉亦起宫”之说,《水经注》有岱庙“墙阙严整”记述。经唐、宋增修扩建,至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已有“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宣和重修泰岱庙记》)。现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60余间,占地160余亩。庙前有遥参亭、岱庙坊。正面中间是正阳门,东掖门为仰高门,西掖门是见大门。东门是青阳门,又称东华门;西门是素景门,也称西华门;北门是后宰门,又称鲁瞻门。沿中轴线依次是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后宰门;东侧有汉柏院、东御座、东道院;西侧是唐槐院、雨花道院等。回廊环绕,钟楼与鼓楼相对,四隅起角楼。城堞高筑,宫阙重叠,气象宏伟,熠熠生辉。民国间战乱频仍,岱庙迭遭军阀破坏。1949年后,屡经整修,再现光彩。岱庙文物荟萃,有典籍、名人字画,有历代帝王封禅祭品、供器,有泰山出土的文物等。所藏176块历代碑碣、48块汉画像石等,尤为珍贵。参天银杏,虬蟠古柏,四时花卉,自然景色也朴茂宜人。

☚ 2. 泰山风景名胜区   遥参亭 ☛
岱庙

岱庙

又名泰山庙、岱宗庙、岳庙。位于泰山脚下,泰安市北部,是我国十大古庙之一。与岱顶的东岳庙、王母池前的岱岳观并称为泰山三庙。现在上庙东岳庙、中庙岱岳观均已废圮。下庙即岱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是历代封建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的地方。创建年代久远,《宋天贶殿碑铭》有“秦既作畴”、“汉亦起宫”的说法,可知秦汉时期就具有一定规模。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诏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岱庙又行扩建。至宋宣和年间,岱庙已成为一组形制宏伟的建筑群。据宋宣和六年(1124年)的《宣和重修泰岱庙记》载:“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以后历代各有扩建和重修,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其建筑规格仿照古代帝王宫殿的式样,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遥参亭——岱宗坊这一中轴线贯穿,东西配以殿庑亭廊。四周围以城堞,环约3里,共设8门。主门正阳门,两侧分别是东掖门,高仰门,西掖门,见大门。其东门为东华门(青阳门),西门为西华门(素景门),北门为厚载门(鲁瞻门)。整座建筑群占地9.65万平方米,内有各种建筑约120余间,布局严谨,殿宇壮观。其中有著名的天贶殿及壁画,汉柏院,迎宾堂,铜亭,还有珍贵的秦石刻,并存有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祭品。

☚ 咏仙茶园   金大有住宅 ☛
000069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