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尿毒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尿毒症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代谢产物和某些内源性毒物不能排出,蓄积于体内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现象的综合临床病理过程。急性者多起源于‘肾缺血(休克、肝肾综合征等)、肾中毒(汞、砷等)和挤压综合征(低单位肾病)等疾病;慢性者多见于肾实质有破坏或尿路有阻塞时,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时的肾硬化、慢性肾盂肾炎及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统肿瘤。病变以浆膜、粘膜和肺的纤维素性炎症为主;同时伴有肠粘膜点状出血。死因是酸中毒昏迷、心力衰竭。

尿毒症uremia

又称氮血症。肾机能衰竭严重时引起全身性机能和代谢障碍的综合征。症状有精神委顿、嗜睡、呼吸困难、昏迷等。预后一般不良。

尿毒症uremia

尿性毒物积滞于体内引起的症状群叫尿毒症。是由于肾脏功能障碍造成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肌酸、氨类等氮质物不能及时排泄而在体内积聚过多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全身性、多方面症状,消化系统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造血系统可有不同程度贫血等;神经系统可有嗜睡、昏睡、精神异常、抽搐、昏迷等;皮肤干燥、瘙痒、有白色沉着物等。治疗:如由肾外因素引起者应针对病因治疗;由肾脏疾病引起者主要应用各种透析、对症,肾功完全丧失者可行肾脏移植。

尿毒症

见“内科学”中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

尿毒症

尿毒症是指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中毒的综合表现。此时可出现神经、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骨骼等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尿毒症的发生上,蛋白质代谢产物的蓄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透析疗法的发展和检测方法的改进,发现尿毒症病人血浆中有数百种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浓度明显增加,其中有些物质的蓄积,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与中毒症状有关,因此统称为尿毒症毒素。目前被列为尿毒症毒素的物质有几十种,根据其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可分为低分子量、中分子量及较大分子量物质。
1. 低分子量物质: 指分子量为500以下的物质,包括尿素、肌酐、酚类、胍类及胺类化合物等。
(1) 尿素: 正常情况下,尿素主要从尿中排出。尿毒症时,由于经肾小球滤过的尿素减少,尿素可经肾外途径,如体内浆膜和粘膜排出,并引起相应部位的一些损害,如皮肤出现尿素霜,胃肠道粘膜炎症和心包炎等。另外,经肠粘膜排出的尿素,受细菌尿素酶的作用而产生的氨,对消化道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可引起粘膜下水肿、充血、溃烂和出血。虽然氨吸收后,可在肝再合成尿素或某些非营养必需的氨基酸,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以致血中尿素浓度持续增高,可引起头痛、疲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此外,由于尿素可抑制单胺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以及二磷酸腺苷(ADP)对血小板因子的激活作用,因此病人常有出血倾向。但尿毒症的临床症状与血中尿素氮的浓度并不相平行,而且给动物注入大剂量尿素,也不引起同样的中毒现象。表明尿素并非引起尿毒症的重要毒素。
(2) 肌酐: 尿毒症时血中肌酐浓度也升高。一般认为肌酐相对无毒,因为静脉注射大剂量肌酐后,短期内并无明显异常。但体外实验却显示肌酐有一定毒性,如抑制大鼠膈肌,抑制人红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等。在体外,将肌酐加入血液中,当其浓度达到严重尿毒症病人的肌酐浓度时,则可引起溶血。这些都说明肌酐不是完全无毒的物质。
(3) 酚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是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吸收后随尿排出。肾衰竭时,这些物质在血中浓度增高。酚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给动物注入酚可产生昏迷。在体外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酚类化合物可能与尿毒症病人某些神经症状和出血症状有关。
(4) 胍类化合物: 主要指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是目前受到重视的尿毒症毒素。狗注射甲基胍可出现类似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厌食、呕吐、腹泻、瘙痒、贫血、出血、惊厥和半昏迷,并可于15天内死亡。甲基胍能引起心室传导阻滞,并有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促进溶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等作用。这些作用与尿毒症的出血、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关。胍类化合物是体内精氨酸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精氨酸主要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不断生成尿素以及通过生成胍乙酸,再变成肌酐。尿毒症时,由于尿素、胍乙酸和肌酐排出发生障碍,血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升高,精氨酸经另一途径变为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


尿毒症时甲基胍、胍基琥珀酸的可能来源


(5) 胺类化合物: 包括脂肪族胺,如三甲胺、二甲胺及单甲胺,主要由饮食中卵磷脂、胆碱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而来,也有部分来自肌酐。这些物质在尿毒症患者血、脑脊液及脑中均见增多。高浓度脂肪胺可抑制琥珀酸氧化及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降低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在体外还有溶血等作用。
其他如血中芳香族胺、吲哚类、糖类衍生物(如肌醇)、吡啶衍生物等的蓄积和尿毒症的一些中毒症状亦可能有关。另外,有人还发现肾衰竭病人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cAMP在体外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尿毒症中的作用尚待探讨。
2. 中分子量物质: 指分子量为500~5000的物质。根据动物实验,这些物质除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引起痉挛、运动失调、昏迷等外,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淋巴细胞转化、玫瑰花环形成以及白细胞吞噬作用等。但是目前对中分子量物质的化学本质还不清楚,可能是多肽类物质。其产生增多与蛋白质分解亢进有关。中分子量物质在尿毒症症状发生上所起的作用,可从一些实验和临床现象得到证明。例如尿毒症病人用透析疗法去除其血清内低分子量物质后,仅能改善部分症状; 把这种去除低分子量物质的尿毒症血清中的蛋白质除去,对大鼠仍有毒性,但如事先用活性炭吸附掉血清内中分子量物质,则毒性消失。又如临床上的腹膜透析法虽对清除低分子量物质并不理想,但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却比用一般人工肾更有效。这与腹膜透析能更有效地清除中分子量物质有关。
3. 较大分子量物质:指分子量>5,000的物质,主要包括多肽、蛋白质及高分子量物质(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视黄醇结合蛋白、β2糖蛋白和核糖核酸酶)。这类物质能阻抑淋巴细胞增生,抑制骨髓培养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生长。其他毒性作用以及它们与尿毒症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与尿毒症症状发生有关的物质很多,但是尿毒症并非单一毒性物质所引起,而是蓄积的多种毒性代谢产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尿毒症的某些症状还可能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关。如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以及酸中毒等可影响许多酶的活性,从而改变细胞内代谢,引起体内许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近年来也认识到尿毒症时高血压、贫血、骨骼病变、皮肤瘙痒等的出现,与肾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 肾性高血压   红细胞生成异常 ☛

尿毒症

uremia

尿毒症

uraem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