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莓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草莓cǎoméi多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叶柄长,花白色。果实也叫草莓,红色,味酸甜,是常见水果。 草莓;草煤◉ 草莓cǎoméi 名 草莓cǎo méi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叶子有长柄,花白色。1866年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中称草莓为“地椹”。后来在其他文献中也见有“草菌”、“蛇莓子”、“荷兰苺”的称法,甚至还有叫“杨梅”的。“草莓”一词见于19世纪80年代,如1884年邝其照《英语汇腋初集》第三章:“strawberries,草莓。” 草莓 草莓象征人生的青春妙龄。 ☚ 玫瑰 菖蒲 ☛ 草莓strawberry蔷薇科草莓属, 多年生草本, 常绿莓果植物。又名凤梨草莓。学名Fragariaananassa Duch. 或 F. orandiflora Ehrh.。 1988年世界草莓主产国(地区)产量
草莓在中国栽培历史较短,但南方、北方均有分布。20世纪80年代中期草莓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以上。 生物学特性 草莓品种不同, 但有共同的特征与特性。 特征和特性 草莓植株矮小,株高不超过30厘米。茎分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3种。❶新茎又称短缩茎,是草莓的当年生茎。加长生长缓慢,年生长量仅0.5~2厘米。节间极短,仅2毫米。新茎上轮生叶片、叶腋形成叶芽, 叶芽具早熟性, 当年多能萌发成匍匐茎或新茎分枝。 ❷根状茎是草莓的多年生茎,由于新茎上的叶陆续枯死后形成外形似根的茎, 是草莓的贮藏器官。 ❸匍匐茎是由新茎上的腋芽抽生的一种地上茎。每条匍匐茎都有2节: 第二节腋芽能发育成新茎, 新茎基部接触土壤后扎根形成一匍匐茎幼株; 第一节腋芽能继续抽生匍匐茎,同样也是第 二节形成匍匐茎幼株。第一节多为潜伏芽,有时也能抽生出侧生匍匐茎。1株草莓抽生匍匐茎形成各级匍匐茎幼株的数量, 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 一般可形成25~200株。 叶为三出复叶, 着生于叶柄顶端。小叶倒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 先端有小水孔, 当土壤水分和养分适宜时, 清晨有小水珠附在叶尖, 形成溢泌现象, 可作为草莓发育和营养诊断的指标。叶柄长10~20厘米,密被黄色柔毛, 基部具托叶鞘,呈膜质状包于新茎上。 花序为聚伞花序或多歧聚伞花序。1花序有花约20朵, 花瓣白色, 萼片一直保持绿色宿存。多数品种为两性花, 自花结实、雄蕊多数, 大量的雌蕊离生于凸起的花托上; 少数品种雄蕊发育不全或无, 为雌能花或雌性花, 在配置两性花品种授粉时, 产量不低于两性花品种。夏末秋初新茎顶端形成花芽, 翌年春抽出花茎开花结果。 果实由花托肥大而成, 柔软多汁, 属浆果, 称聚花果。果面嵌生许多由子房发育芝麻粒状小瘦果, 通称种子。浆果红色、橙红色, 规则或不规则圆锥形、长圆锥形、近圆形等。果肉多红色、橙红色, 极个别白色微带红色。同一花序开花有先后,早开的花早结果,果也大, 以后结的果逐渐变小, 以至成为无效果。开花后约30天浆果成熟。浆果大小因品种而异, 大者可达50克以上(见图)。 草 莓 草莓为须根型, 无主根, 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一般根粗1~1.5毫米, 浅根, 主要分布于20厘米左右的土层内。随着新茎部位升高, 根的着生部位也升高, 甚至露出地面, 这是多年生园不更新和易受冻的主要原因。 物候期 在南方暖地无明显休眠期; 在北方冬季严寒地区被迫休眠。春季2~5℃时开始生长。地上部开始生长后1月左右就出现花蕾、由花蕾到开花约15天左右,花期一般为20~30天, 由开花到浆果成熟约30天,整个采收期延续20多天。草莓物候期因地区、保护栽培形式和品种而变化很大, 故较易做到鲜果周年供应。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草莓多不耐寒。根系在-8℃即受冻害, -12℃时全株冻死; 地上部开花结果期最适昼温为18~22℃, 夜温5℃, 低于0℃或高于40℃花果易受害, 开花前3~8天的花蕾在-2℃时花粉即受害。草莓喜光, 但在轻度遮荫条件下,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在南方阳光强烈条件下, 根易老化, 甚至成片死亡, 故可作为幼年果园的间作物。叶的光饱和点为2万~3万勒克斯(1x), 光补偿点为500~1000勒克斯(1x)。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分不足, 植株生长发育受阻,浆果小、品质差, 无灌溉条件不宜栽培草莓;但湿度过大,浆果易腐烂,连绵阴雨或积水尤为不利。适于pH值5.5~6.5,疏松肥沃, 透气性好的土壤, 粘土和沙土需经改良, 而沼泽地、重盐碱地或含有大量石灰质的土壤都不宜栽培草莓。 品种类型 世界草莓品种约有2000多个,中国栽培的多自国外引入。根据各品种的生态条件、休眠期需低温量及栽培目的, 可分为4个品种群: ❶暖地型品种群。休眠性浅,或不经休眠就能正常开花结果。通过休眠需低温量为0~150小时, 适合温室栽培, 如春香、丽红等。 ❷寒地型品种群。休眠性深, 需低温量1 000小时以上, 适于寒冷地区露地栽培, 如因都卡、戈雷拉等。 ❸中间型品种群。休眠性中等, 需低温量200~750小时, 适宜大棚、拱棚等保护地栽培, 如宝交早生、达娜等。 ❹四季结果型品种群。所有四季草莓均属此类。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也能形成花芽, 适应寒冷地区栽培, 如大连四季草莓、秋香等。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 主要用匍匐茎形成的幼苗作为种苗。对少数不抽生匍匐茎或抽生少的品种, 特别是四季结果型品种, 采用老株分株法, 一般在结果后, 新茎发出新根时将老株挖出, 剪除衰老的根状茎, 并分成若干带根的新茎苗。为加速繁殖和培育无病毒苗。可用茎尖培养法或花药培养法进行繁殖。 栽植 栽植制度有: ❶多年一栽制。栽植一次,连续收获2~3年,植株衰老, 产量下降,则易地栽植。在大面积露地栽培, 杂草少, 无严重地下害虫情况下适于采用。 ❷一年一栽制。栽植一次, 收获一次后, 翻掉植株另栽新苗。在菜园或人多地少, 小面积管理精细时采用较多。 ❸一年多栽制。用于温室、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各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采用专门育苗或贮藏苗, 一年多次栽植, 多次收获。 露地栽培以秋植为好。常用的有单行、双行或三行带状、方形丛植及畦栽等方式。单行带状栽植的行株距为60厘米×20厘米;双行或三行带状栽植的带间距离为60厘米~80厘米;带内行距25~35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方形丛植是划成30厘米×30厘米的正方形,方形间距60厘米,方形内丛植4~9株; 畦植的畦宽1米左右,畦埂高30~40厘米,每畦栽3~4行, 株距20~25厘米。还有地毯式栽植, 株行距较大, 利用株间和一定行间范围内的匍匐茎幼苗, 形成不同宽窄的带状地毯, 可节省种苗。 植株管理 及时除匍匐茎,一般在夏末秋初进行。生长季摘除枯黄老叶、病叶, 对老株应及时更新。 土壤管理 为防止须根裸露地面宜行培土, 在采收后、秋季和早春进行, 培土厚2~3厘米。春季茎叶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应保证水肥充足。秋末多施钾肥,生长期结束前1月停止施肥浇水, 做越冬准备。初冬植株经几次轻霜后, 温度降至—7℃前, 用稻草、树叶等覆盖防寒,覆盖前灌一次封冻水,提高越冬能力。春季土壤解冻后, 撤除覆盖物。 病虫害防治 ❶叶斑病。为害叶片。收集病叶烧毁;花前及采后喷波尔多液; 选用抗病品种。 ❷腐烂病。为害浆果。摘病果; 成熟期喷高锰酸钾。 ❸青枯病。为害叶片, 严重时导致落叶, 甚至全株死亡。避免连作; 烧毁病株; 注意园地排水。 ❹草莓壁虱。成虫及若虫吸食嫩叶汁液。喷石硫合剂及杀虫剂。 ❺草莓象甲。春季为害叶和花。开花前喷药防治。 采收 浆果成熟有先后, 最宜分期采收。一般在第一批浆果采收后, 每隔1~2天采收一次。 经济价值 草莓浆果含糖量4.5~12%, 含酸量0.6~1.6%,蛋白质0.4~0.6%, 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含50~12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磷、钾、钙、铁等矿物质。除鲜食外, 可加工制成果酱、果酒、果汁、果露、果膏及清凉饮料。鲜果速冻处理, 可保持色、香、味, 并利于贮运。鲜果有清热解暑, 生津止渴, 利尿止血的功效; 对贫血症和肠胃病有疗效。 草莓strawberry蔷薇科(Rosaceae) 草莓属中能结浆果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Fragaria ananassa Duch.,别名凤梨莓。染色体数2n=8x=56。每100克浆果含水分89.9~93.0克、全糖4.8~10.3克、有机酸0.65~1.14克、果胶1.0~1.7克及维生素C50.9~120.6毫克。主要用于鲜食、制酱,也可酿酒、榨汁或作糕点、糖果及冷饮的调料。以欧洲、美洲诸国及日本栽培较多,中国以东北、华北、华东为主,西北、西南较少。鲜果产量以美国居首,其次为日本、墨西哥及波兰。 草莓植株 分类与品种 按适应性分为耐寒型和喜温型。耐寒型品种休眠期长,不耐热。短茎粗,叶片厚、有光泽、深绿色,具常绿性,叶柄粗圆,花大,果色浅红,香味较差,适于寒冷地区和露地栽培。如费尔法克斯、霍华德17、达娜等品种。喜温型品种休眠期短,耐热。短茎细,叶片薄、无光泽、色淡绿、遇寒枯萎、叶柄细长、有纵沟,花中等大,果色深红至绯红,味香,适于温暖地区和保护地栽培。如福羽、春香等品种。中间型品种有葛氏种生、宝交早生、丽红等品种。 生长发育与浆果形成 草莓的生育过程可分为繁苗期、花芽分化期及休眠期。 繁苗期 适温为20~25℃,地温18~23℃,空气相对湿度75~95%,12~17小时光照与20 000~22 0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 花芽分化期 主导因素是温度和日照长短,其次为碳/氮(C/N)比。温度影响大于日照。多数品种需5~10℃的温度,与日照长短无关; 10~24℃(适宜17℃)、8~12小时日照及5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分化花芽;30℃以上、5℃以下不能分化花芽。四季性草莓品种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能分化花芽。苗期C/N比值高时能促进花芽分化。中国华北平原分化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此期气温在17℃以下,日照时间少于12小时,偶遇冷秋与暖冬之年,花芽分化期长,花芽优良,易获丰产。同纬度高海拔的山地比平原气温低,花芽分化期早。在冷凉地区、冷凉季节育苗或采取其他降温措施,均可促进提早分化花芽。 休眠期 植株在5℃以下低温和12小时以下短日照时便进入休眠。休眠后新叶变小,叶柄短缩,不发生匍匐茎,全株近地面矮化平向生长,花、果小,此为生理休眠; 当生理休眠解除,气温仍低时,便过渡到被迫休眠。春季温度升高、日照增长,植株恢复生长。休眠期的长短依品种而不同,按5℃以下积温计算,喜温品种需50~300小时、中间型品种300~600小时、耐寒品种600~1000小时或更多。在难于满足解除休眠所需低温量的季节或地区,为阻止植株进入休眠,可采取保温、补光兼赤霉素处理的方法。 草莓开花适温15~24℃,果实发育适温18~22℃、夜温6~12℃、地温18~20℃、空气相对湿度75~95%、光饱和点20 000~22 000勒克斯、光补偿点500~1 000勒克斯。由开花到果实成熟需积温约600℃。 栽培技术 草莓植株能连续生长10年以上,但第一二年植株生长势最强和产量最高。因此,一般采取隔年更新或更株换苗方法栽植。更新是在采收后,交错疏行或疏株,留出空隙施肥、展蔓,促进发生新株;更株换苗是每年育苗并重新栽植。草莓有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两种。露地栽培节省设备和劳力,但难于达到周年生产;在高纬度和多雨地区采用保护地栽培,便于人为调节草莓的产销季节,但要求技术水平高、初期设备耗资大。 利用草莓营养株繁殖,要求繁殖母株无病毒、无线虫。用组织培养脱毒方法,可繁育无毒种苗。老株育苗分春苗和夏苗。春苗繁苗期长,繁苗率高,适用于保护地栽培。春暖时定植母株,摘掉花蕾,伸蔓生长。分苗时断取匍匐茎上的子苗,按大小分级,剔除老、弱、病苗,按12~15×12~15厘米株行距栽植。夏苗苗龄短,不易老化,适用于露地栽培。在前茬草莓采收结束后,在原畦疏行、疏株,空隙留作展蔓和子苗生长。 草莓喜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壤土。每亩施肥量:氮约13公斤、磷13~17公斤、钾13~17公斤,其中基肥约占总量的80~90%。追肥多采用复合肥。畦式有高畦、垄和平畦。畦宽1~2米,栽苗2~7行,行株距为40×15~30厘米,亩栽苗5 000~6 600株。草莓定植后在畦面铺地膜或稻草,保持果实清洁。及时摘除枯叶、病叶、多余侧芽及早期发生的匍匐茎。采收宜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注意勿伤果面。采收后于冷室内按大小、品质分级、装盒,在4℃左右冷库中预冷。 贮藏与加工 草莓果实不耐贮运,4℃以上易感灰霉病和软腐病。商业气调一般可贮藏2~7天,0℃时能保存10天左右,过期失去光泽、果面收缩、质量下降。做贮备加工原料和餐用的果实,可经-25~30℃4~6小时速冻,贮于-18~-22℃冷库中长期保存。亦可加工成果酱。 草莓strawberryFragaria ananassa Duch.,又称凤梨草莓。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2n=8x=56。原产亚洲、美洲和欧洲,20世纪初传入中国。本属有50余种。中国现栽培的凤梨草莓是由美洲8倍体种弗州莓(F.virgini-ana Duch.)与智利莓(F. chiloensisDuch.)杂交育成。中国有野生种7~8个,分布在东北及西北山地。茎短缩,节间短,叶腋抽生匍匐茎,可形成分株。三出复叶,小叶圆或椭圆形,叶缘锯齿状。花白色,两性,偶有雌蕊或雄蕊退化现象。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上面普生瘦果。用营养株繁殖。有耐寒型和喜温型两类,耐寒型品种休眠期长,不耐热,适寒冷地区和露地栽培。喜温型品种休眠期短,耐热,适温暖地区和保护地栽培。主要用于鲜食和制酱,也可酿酒、榨汁或做糕点、糖果以及作饮料的调料等。 草莓 草莓别名地瓢儿、大果草莓。多年生匍匐蔓生草本。小叶卵形或椭圆形。花序呈总状式的小花束,白色或淡黄色。花托膨大成球形,肉质,成熟时红色,酸甜可食。全疆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补肺利咽的功能。药用全草。主治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腮腺炎、维生素C缺乏症等病症。 草莓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约有50种,中国产7种,引进1种。植株矮小,根状茎;叶互生,小叶3片;聚伞花序顶生,花瓣5片,萼片5裂,花后30~40d果实成熟;聚合果球形、卵形或椭圆体形。盛果期2~3年。 草莓 草莓caomeiFragaria ananassa蔷薇科,草莓属。矮生多年生草本。匍匐茎常在花后产生,被毛。掌状三出复叶,小叶较大,卵圆形或菱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微被柔毛,有光泽,下面蓝白色,沿叶脉生有粗毛。基生叶叶柄长10~30厘米,有毛。聚伞花序或花簇生,花梗长2~5厘米,有毛。副萼片披针形,萼片卵形。花白色或略带红色。雄蕊、雌蕊多数,生在圆锥形的花托上,果成熟时,花托增大变为肉质。瘦果,生于肉质花托的凹陷内。花托多汁,暗红色,是食用的部分。本种系杂交而成,由国外引种,现各地广为栽培。花托部分味甜酸多汁,可生食或制成果酱、果酒或罐头等。 ☚ 牵牛花 山楂 ☛ 草莓 草莓Caomei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体有柔毛,具匍匐茎。基生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菱形,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2-8厘米,具托叶。聚伞花序有花5-15杂生总花梗上;花白色,直径约2厘米;萼片、花瓣各5枚,具副萼;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离生,着生在隆起的花托上。聚合果,花托肉质,膨大,球形或卵球上,直径1.5-3厘米,鲜红色,多数小瘦果生肉质花托洼陷内。原产南美。我国近年各地均有栽培,为初夏果品,品种很多,果味甜酸多汁,生食,可制果酱或罐头。 ☚ 珍珠梅 月季 ☛ 草莓 草莓Pragaria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草莓属各品种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枝。果色艳丽、果肉鲜美多汁、甘醇爽口,颇受老年人的喜爱。我国多数地区有栽培。草莓的种和品种很多:如产于我国东北的野草莓(Pragaria orientalis),全株密生长茸毛,浆果状体圆锥形,红色。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都有分布;原产于欧洲的麝香草莓(Pragaria moscharia),浆果状体暗红色,有麝香气,果大味甜,果下的萼片和苞片反折;凤梨草莓(Fragaria ananassa),浆果状体圆形或心脏形,深红色,肉纯白,果下的萼片和苞片展开,为最常栽培的品种。含糖量为6~10%,维生素C、果酸的含量也较高,适于老年人食用,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草莓果实成熟后不宜储运,最宜鲜食,洗净加糖酸甜可口,如加奶油更为鲜美。也可加工制成果酒、果酱等。我国东北培育的“鸭嘴”、“大鸡冠”、“牛心果”、“圆球草莓”和华北、华东培育的“紫晶”、“金红玛”、“五月香草莓”等,均为佳品,适于鲜食或加工。城市在阳台上盆栽,既能结果,又可美化环境。
☚ 杨梅 大枣 ☛ 草莓 草莓志达萨增本品为蔷薇科植物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zinsk.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6—8月采挖,洗净泥土,除去枯枝残叶及根须,晾干。 ☚ 单叶绿绒蒿 甘松 ☛ 草莓strawberr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