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莓种质资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莓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strawberry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 在草莓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草莓的利用历史非常古老。远在石器时代已开始采食野生种果实。瑞士湖栖民族遗迹中曾发现大量草莓种子。公元前200年古罗马花园中已有栽培。英国和法国在14世纪开始栽培供药用、观赏和食用。
草莓的主要种 草莓属(Fragaria)已经描述的种约50个。这些种是一个从二倍体到八倍体的多倍体系。染色体基数x=7。除少数栽培种外, 大部分种主要为种质资源。
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 ) 野生于欧洲、北美、北非和亚洲北部。分布最广。二倍体种(2n=14)。植株全株被有茸毛。有匍匐茎。小叶3枚或5枚, 叶较薄, 淡绿色, 着生于细长叶柄上。两性花生于与叶柄等长的聚伞花序。聚合果小, 卵形,淡红或白色,通常有芳香。本种类型多, 变异很大。公元前已有栽培,19世纪曾选择出欧洲的一些品种。现在法国还有少量栽培。有四季结果的变种(F. vesca var.alpina)等。有的类型可用为病毒病害的指示植物。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都有野生分布。
荷兰草莓(F. viridis Duch.) 原产欧洲和中亚、东亚地区。二倍体种, 一般为雌雄同株。植株纤细。有少数匍匐茎,短而无节, 仅在先端形成幼株。叶浓绿色。花序小, 两性花大于野草莓。聚合果圆形较小而坚实,粉红至红色,有芳香。在欧洲早经驯化, 现仍有少量栽培。是草莓中耐石灰质土壤, 抗褪绿病的种质。
黄毛草莓(F. nilgerrensis Schlecht) 原产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尼泊尔、锡金、印度、越南也有分布。二倍体种。植株旺盛, 被黄棕色柔毛。匍匐茎多。小叶3枚, 暗绿色, 被绒毛。花序小而着有较大的两性花。聚合果较小, 圆球形, 淡粉红色, 瘦果多, 品质较次。适宜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锡金草莓(F. daltoniana J. Gay) 原产锡金海拔3 000~4 500米小范围内。二倍体种。植株健壮,有细匍匐茎。叶有柄, 叶缘有疏锯齿。花单生, 聚合果椭圆形或纺锤形, 长2~2.5厘米, 淡红色, 近乎无香味。
西藏草莓(F. nubicola Lindl.) 原 产中国西藏。锡金、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二倍体种。植株似野草莓, 但雌雄异株, 有细丝状匍匐茎,植株健壮, 被白色紧贴柔毛。小叶3枚,叶缘有粗锯齿。花茎一个或几个直立, 着花1~2朵。聚合果卵形, 长1.5厘米, 瘦果陷生。
西南草莓(F. moupinensis Card.) 原产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四倍体种(2n=28)。植株似黄毛草莓, 被银白色柔毛。有短匍匐茎。小叶5枚或3枚, 有叶柄。花序较叶柄长, 每花序着花2~4朵。聚合果小。本种还未经深入研究。
东方草莓(F. orientalis A. Los.) 原产苏联西伯利亚西部, 蒙古, 中国北部和朝鲜。四倍体种。植株较小, 有细长匍匐茎, 小叶3枚, 近乎无叶柄, 卵形, 淡绿色, 具深锯齿。一般为两性花, 花序上生有较大花几朵。聚合果紫红色, 柔软,圆锥形至球形,有芳香。瘦果陷生。是草莓中最抗寒的一种。黑龙江省野生类型中有果实风味好的类型, 是抗寒育种的有用种质资源。
麝香草莓(F. moschata Duch.) 原产欧洲北部和中部, 东延至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本种为六倍体种(2n=6x=42)。不完全的雌雄异株。植株健壮, 较野草莓高。几乎无匍匐茎产生。叶片较大, 多脉。花较大。聚合果暗红色, 柔软, 呈不规则球形, 有强芳香, 较野草莓大, 径达2~2.5厘米。栽培类型常为完全花。一度曾在欧洲广泛栽培, 现已很少, 有耐霜害特点。
弗州草莓(F. virginiana Duch.) 原产北美东部。八倍体种(2n=8x=56), 雌雄异株,植株纤细,有大量匍匐茎, 与花同时发生。叶暗绿色有深锯齿。雄花较雌花大。聚合果柔软, 瘦果深陷, 球形或长椭圆形,径1~1.5厘米, 淡红色至深红色, 味酸,有芳香。植株和果实变异很大。17世纪引入欧洲后, 对欧洲草莓种果的大小和颜色改良有影响, 不同的果色和香味等性状可利用于品种改良。
智利草莓(F. chiloensis Duch.) 原产地从南美智利起到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人到达美洲前已为当地印第安人驯化栽培。八倍体种。种的性状变异很大。通常为雌雄异株, 植株健壮,低矮而开张,密被柔毛。多匍匐茎, 较长, 在果实成熟后抽生。叶较厚, 革质, 暗绿色, 表面有光泽。除一些南美类型外, 花序着花数变异很大。雄花较雌花大, 雌雄同株的完全花较大。聚合果红褐色, 有大萼片包围,坚实,香味佳, 圆形至扁圆形, 径1.5~2厘米。有些南美无性系果大形。
宽圆草莓 (F. ovalis (Lehn.) Rydb.) 原产墨西哥北部山地, 北延至美国阿拉斯加, 西迄美国西部沿海各州。八倍体种。是具有高度变异的种。雌雄异株。植株纤弱, 叶如弗州草莓但有蓝绿色光泽, 多匍匐茎、花序常较短, 着花数朵。聚合果近球形, 径约1厘米,粉红色, 具芳香。瘦果深陷。具抗旱和耐低温的种质已利用于美国草莓的品种改良。
凤梨草莓 (F. ananassa Duch.) 本种为八倍体杂种。植株密被黄色柔毛。小叶3枚。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聚合果直径1.5~3.0厘米, 鲜红色。栽培种凤梨草莓的进化中至少牵涉到智利草莓、弗州(弗吉尼亚州)草莓和宽圆草莓。栽培品种很多, 果形、果色和果实大小均有很大差异,果实大者直径在3厘米以上。
此外还有原产中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五叶草莓(F. pentaphylla A. Los.)和纤细草莓 (F. gra-cilis A. Los.)等。
草莓属所有种的果实都可食用; 大多数种又可以直接或间接杂交; 不同倍性间杂交已在草莓中广泛进行,所以整个属的种都是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有些已经开始应用于育种。如以麝香草莓为父本产生了凤梨草莓的新品种; 二倍体的野草莓已与八倍体的凤梨草莓杂交得到能育的十倍体(2n=10x=70)杂种。
育种家希望通过种间和属间杂交获得抗黄萎病、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螨类和线虫的抗性品种。已知智利草莓和宽圆草莓中有抗黄萎病和根腐病的类型。野草莓、智利草莓和弗州草莓中都发现有抗白粉病的选择系。对危害草莓生产的多种病毒病传播媒介的草莓蚜虫, 从智利草莓中已发现有高度抗性的无性系。而弗州草莓的几个无性系已应用于抗寒育种。对光不敏感草莓的种质已由一种弗州草莓(F.virginiana)转移到栽培草莓中去。这类有用的种质,往往通过3~4次回交就可以和不需要的性状分离开来,所以更值得重视。
鉴于草莓生产费用中绝大部分消耗于采收劳力,收获机械化的要求十分迫切。这对改良品种也提出了新要求。如要求果实成熟期一致, 花序挺立, 果肉较坚实, 果皮强韧等等适应机械采收的性状。其中有些性状很难从草莓属中获得, 如花序较高, 挺立, 果皮强韧等类性状。最有希望的种质来源是与草莓近缘的委陵菜属(Potentilla, x=7)。据试验,它的一些种与草莓杂交已获得了有生活力的属间杂种。
草莓因世代交替较短等原因, 在果树中是育种发展较快的作物; 但是对有关种质的评价和利用还很不够。中国利用野生草莓的历史极悠久, 而作为果树栽培时间还较短暂。前述主要草莓种中就有8个种在中国有野生分布。种质资源丰富, 还有待开展研究和利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