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药方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草药方剂

草药方剂

平息方剂之十草药方剂,对于用汤剂、散剂、灰剂、珍宝剂等多种剂型药物治疗无效的少数疾病或突发性疾病,可用大地上到处生长的草本类药物进行治疗。相反,如果一定要寻找有显效的精华类药物和珍宝类稀有药物进行治疗,因药品稀少不易找到,因此,往往急救突发疾病还是要靠草本类药物。草本类药物比珍宝类药和精华类药更具有特殊功效。例如,疠热药有细叶草乌幼苗,赤巴热药有肉叶金腰,血热药有短紫堇,肺热药有中尼大戟等。功效寒凉的药物首推冰片,但草本类药中也有像冰片样性凉药物,总之,具有各种功效的草本药物无地不长,到处皆有。
草药生长环境 凡是生长在坟地附近和划归畜圈附近肮脏、被污染地方的草药不能入药。而应采集生长于较干燥地区、无盐碱的肥沃土地,湿度较小、生长健壮、味浓、外部光滑优质的草药。凉性药物生长于阴山,功能有清除血热、赤巴热等热性疾病,具体生长在雪山、石山、砾石、草甸等高而北向即月光常能照射到的地方;热性药物生长在向阳山,功能为消除培根和隆病等寒性疾病,具体生长在温热、地势低下、而南向即阳光常能照射到的地方。生长于阴凉地区的凉性药物治热病;生长于向阳地区的热性药物治寒病,药物生长环境不能颠倒,以免出差错。
草药采集时间 属于根类的药物,如藏木香、黄精、天冬、当归、喜马拉雅紫茉莉等。属于茎枝类的有悬钩木和宽筋藤等。属于木材类的有紫、白檀香和沉香等。根部入药药物主治骨病;茎枝类主治脉病;木质类主治肌肤病。为此,根、茎、枝、木类药物干萎之前采集为好;鸭嘴药和肉叶金腰等叶类入药的所有药物和中尼大戟等有白汁的所有药物,角茴香等根须还未发达之前的幼芽入药的所有药物,主治发于六腑和骨髓、骨松质的疾病,此类药宜于盛夏雨季叶茂时采集为佳;蔷薇花等花卉入药的所有药物,在开花时采集;石榴、芫荽等果实入药的所有药物和茎干、枝叉等植物上部入药也属于果籽类药物,主治眼等五官、五脏、头部之疾病,宜于金秋果实成熟时期采集;秦皮和山豆根等外皮入药的所有药物和小檗内皮、蔷薇皮等皮入药的所有药物,乳香、树脂等树脂入药的所有药物,主治肌腱、四肢之病,宜于草木发芽时即春季采集为佳,中尼大戟和疣果大戟等根部入药的泻药,宜于秋季植物干萎后水土之功效下行时采集;橐吾和刺参等催吐药,宜于草木萌芽、风火功效上蒸的时期采集。
草药初加工 将采集的草药未干之前拣选出来,分别存放。在干净的石块上用木棒粗略砸碎,但不能砸出汁液来。寒性药要晾干或风干;热性药用火烘干或阳光晒干,禁止凉风吹拂。寒性药不能受火和阳光的烤晒。寒、热性药物要防潮、防烟熏、防虫、防烧焦、防止沾染其他药的气味,这样才能保持各自的功效,产生良好效果。
草药存贮时间 不论新药、旧药,采集的草药不能超过一年时间,超过一年的药物则功效减弱或丧失,应弃之不用,重新采集新鲜药物。但将草药制成膏剂后存放多年,则不影响功效。
草药的去毒 草药一般有毒,入药时去毒非常重要。根入药的药物毒在外皮,因此要剥皮;茎干药物的毒在茎心,因而要剔除茎心;枝干药物的毒在枝节;叶类药物的毒在髓或柄;花类药物的毒在花萼;果实类药物的毒在仁或核。另外,中尼大戟和疣果大戟等的白汁、果核的核心种子、乳香等树脂类药物均无毒,不需去毒。皮类药物其毒在表皮和外垢即树皮中间层的肉质。炮制去毒后的草药,药性平和,不引发隆病,不损伤精气,尤其不影响胃火,反而有助于消化。上述单药的毒是针对其性粗劣、难以消化而言,不是指夺取人的生命而言。
平和药性 平和药性分从配伍入手平和、从加味药入手平和、从选对症药入手平和三种。
从配伍入手平和 治疗热病选用性味相同的多种清热类草药配伍,可以使方剂性能变得温和;治疗寒病选用性味相同的多种驱寒类草药配伍,可以使方剂性味变得温和。
从加味药入手平和 五脏和六腑病,五官病,血证,黄水病,疠虫等不论寒热,也不论由隆等何种邪引发,都要在主方中加对症的辅助药。如疾病降于心者加肉豆蔻;降于肺者加天竺黄;降于肝者加红花;降于脾者加草果;降于肾者加白豆蔻;降于命脉者加丁香;降于胃者加石榴;降于胆者加熊胆;降于小肠者加止泻木子;降于大肠者加木香;降于膀胱者加硇砂;降于子宫者加喜马拉雅紫茉莉;降于精府者加雪蛙或手掌参等。此外降于眼者加纤维状硅镁石或银环蛇肉;降于耳者加木香和诃子;降于鼻者加斑蝥和腺女娄菜;降于舌者加狼舌和蛙肉;降于四肢者加手掌参和宽筋藤;降于血者加鸭嘴花;降于黄水者加黄水药;疠虫引发者加麝香和穆库尔没药;对发于里、中、外三处的热或寒加诃子和岩精。
从选对症药入手平和 所有草药性能皆较粗烈,易鼓动起隆邪、扑灭胃火、削弱精气,故配方时要选对症药物,如压抑隆热要选陈蔗糖;补胃火要选石榴和荜茇;增强体质要选诃子等。找不到上述药物也可将各种草药制成膏剂服用,其性温,易消化,效果更佳。
合理配伍 组成方剂的各味药要按照药味、药效和消化味三方面配伍很重要,根据药物配伍法条中所述进行配伍,将同味、同效、同消化味的药物配伍在同一方剂中,作到药方的清热或去寒功能经纬分明。
解热草药方 解热草药方分通方和加味方二种。
草药通方 通方有君主药、妃子药、太子药、大臣药、庶民药、将军药、士兵药和引药等8种药物。君主药是性味寒似月亮的寒月露即消除胆热的肉叶金腰;妃子药是清血热和培根木布热病的短紫堇;太子药是清肺热的无茎芥,清肝热的药真品为异叶青蓝,代用品为甘青青蓝;大臣药是清毒热和紊乱热的垂果蒜芥,清瘟热和毒热的角茴香;庶民药是清胆热的獐牙菜,清瘟热和毒热、陈旧热等的翼首草,清血热、紊乱热、脏热等的兔耳草,清腑热、陈旧热、胆热的麻花秦艽等。大臣药垂果蒜芥至麻花秦艽这6种药,可根据病情两倍于其他药的剂量进行配方。士兵药是以清紊乱热、瘟热的乌奴龙胆,清不明原因热证的囊距翠雀,清喉热用的大花龙胆,清肺热的打箭菊,清黄水热的黄连,清疖痈热的蕨叶藁本,清脓热用的肉果根,清炎症用的细叶草乌,清眼热的阿瓦草,清耳热用的密生波罗花子,清鼻热用的腺女娄菜,清舌热用的狼舌,清口热用的白芨,清骨热的秦皮,清肌热用的短叶锦鸡儿根,清妇科热证的忍冬果,清肝热用的篦齿虎耳草,清遗物留于胸腹内引起热证的假耧斗菜,清骨松质和黄水热的独一味,清头部热用的棱砂贝母,清培根热用的总状青木香,清毒热扩散的扭盔马先蒿,清瘟疫热扩散的悬钩木和宽筋藤,清风湿性关节炎热的驴血和蒺藜,清痛风热的宽筋藤,清脉热用的甘草和壁衣,清心热的当归,清肺热的石砾唐松草,清肝热的岩精,清脾热的麻黄,清肾热的菥蓂或刀豆,清膀胱热的冬葵,清脓疮热的大籽蒿,清子宫热的喜马拉雅紫茉莉,清肺腑热的手掌参等,这些药不论制成汤剂或散剂,都要按标准剂量配伍。
引药,未成熟热和隐伏热之引药为雪水,将雪水煎至三分之一量后冲服药物;增盛热用凉水为引佳;经久不愈的陈旧热,用反复滚沸后的凉开水为引;隆引发的虚热,用温开水为引。
加味草药方 兔耳草、翼首草、短紫堇、麻花秦艽等四味药物为君主药,以此为基础,加味以下的各三种药配制成不同的七味草药方。
清瘟热的七味草药方 以上四味君主药的基础上加暗绿紫堇、黄连、角茴香三药,功能为清瘟疫热。
清扩散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秦皮、独一味、紫草三种,功能为清扩散热。
清紊乱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无茎芥,垂果蒜芥、甘青乌头等三味,功能为清紊乱热。
清合成毒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毛盔马先蒿、毛茛状金莲花、甘青乌头三药中的任何一种和卷丝苣苔、骨碎补三药,主治各类中毒症。
治肉食中毒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水柏枝中间皮、垂果蒜芥、蚓果芥三药,主治肉食中毒。
治热泻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乌奴龙胆、茜草、甘青乌头三药,主治热泻症。
治黑痘疮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藏黑豆、齿叶玄参、茜草三药,主治黑痘疮。
治喉阻、痈疮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马尿泡根、肾瓣棘豆、臭虱草三药,主治喉阻、痈疮。
治炎症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打箭菊、赤芍花、宽叶独活根三药,主治炎症引起的疼痛。
治木布病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总状青木香、紫菀、蒲公英三药,主治热性木布病。
治颅骨外伤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秦皮、打箭菊、绢毛菊三药,主治颅骨外伤。
清四肢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川西千里光、黄连、蕨叶藁木三药,功能干涸四肢黄水,主治疮伤热。
干涸瘀血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迭裂黄堇、短尾铁线莲、独行菜三药,功能为愈合体腔五脏之疮伤,干涸瘀血及连接血管脉络。
干涸脓血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牛尾蒿灰、肾瓣棘豆、贝齿灰三药,功能为干涸体腔内的脓血和黄水。
清血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茜草、紫草、紫菀三药,功能为清血热。
清除赤巴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禾叶风毛菊、甘青乌头、小檗三药,功能为清胆热。
干黄水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蔷薇、小檗、高山柏三药,功能为干黄水。
清陈旧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景天、辐冠党参、黄毛翠雀花三药,功能为清除陈旧热。
清肺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无茎芥、丛腹、大花龙胆三药,功能为清除肺热。
清除肝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甘青青蓝、篦齿虎耳草、麻黄三药,主治肝热。
清除脾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黄毛翠雀花、苍耳子、黄连三药,主治脾热。
清肾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刺柏、苍耳子、冬葵三药,主治肾热。
清胃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蒲公英根、多穗蓼,真品为囊距青蓝,次品为甘青青蓝三药,主治胃热。
清肠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多穗蓼、甘青青蓝、茜草三药,消除肠热。
清肌肤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暗绿紫堇、姜黄、小檗三药,清除肌肤热。
清脉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异叶青蓝、甘肃马先蒿、斑唇马先蒿,任选一种和瓦韦、辐冠党参三药,清除脉络之热。
清骨热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秦皮、蔷薇、乌奴龙胆三药,清除骨热。以上27种加味草药七味方,制成汤剂适应胃火虚弱,热势小、体质差的患者服用,因为汤剂性温和,易消化,不损伤身体。制成散剂对于热邪亢盛、抵抗力强的患者效果好;对于除有炎症、瘟疫、虫病之外的其他各种疾病,用散剂时要以冰糖为引服用,则不引发隆邪、不损伤身体。
驱寒草药方 有以下几种:
增生胃火的七味草药方 长花铁线莲、小叶杜鹃花、沙棘、猛制寒水石等四味药为基础药,加藏嫩萝卜、野韭、荜茇三药,功能为增生胃火。
消化糌粑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藏豌豆、酒曲、碱花三药,主治糌粑未消化症。
消化蔬菜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毛茛、荨麻籽、野葱三药,主治食生蔬菜引起的积食不消。
消肿散结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火硝、秃鹫或胡兀鹫粪炭、草玉梅三药,功能为消除寒性肿瘤。
碎石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牛蒡、火硝、喜马拉雅紫茉莉三药,能破碎石瘤和结石。
治子宫肿瘤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硼硝、喜马拉雅紫茉莉、肉果草三药,主治子宫瘤、子宫血瘤。
治水肿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毛茛、草玉梅、贝齿灰三药,主治水肿。
治灰色浮肿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黄精三药,主治灰色浮肿。
治肺病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菥蓂、石砾唐松草、甘青青蓝三药,主治肺病。
治肝病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蔷薇,真品为囊距青蓝(次品为甘青青蓝)、荜茇三药,主治寒性肝病。
治肾病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三药,主治寒性肾病。
干黄水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菥蓂、高山柏子、黄精三药,主治寒性黄水。
治寒性化脓症的七味草药方 四味基础药加黄精、天冬、鹿角三药,主治寒性脓疡。
以上13种驱寒的四味基础药加味方,皆用白藏糖为引,用热开水送服。
综合草剂方 驱寒的综合草药大方为六根药即黄精、天冬、喜马拉雅紫茉莉、萝卜、棱子芹、葱,五叶药即高原毛茛、长花铁线莲、草玉梅、荨麻、杜鹃,一花药即赤芍花,四果实药即山莨菪、沙棘、蒺藜、冬葵,三盐药即火硝、碱花、青盐,二灰药即猛制寒水石、鹫炭与红糖配伍研细,用开水冲服,主治一切寒证的根源——不消化症及其引起的四组痼疾即寒性肿瘤、黄水病、隆性灰色浮肿、寒性水肿、下坠浮肿、灰色培根病、剑突瘤、铁垢症、火衰病、喉部阻塞、白痹证、消瘦痼疾等。总之,是治疗一切不并发赤巴病和血证的最佳良方。

☚ 珍宝剂   三味骨精汤 ☛
00023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