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青龙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青龙汤解表剂之一。出自《伤寒论》。麻黄25克、桂枝25克、白芍药25克、细辛20克、干姜20克、五味子20克、半夏25克、甘草(炙)2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150~350克; 猪、羊50~100克。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感冒、水饮内停之喘咳。方中麻黄解表散寒, 宣肺平喘; 桂枝解肌表, 和营卫、温阳化气, 与麻黄合用, 增强解表祛寒之力; 细辛温通表里, 祛寒外出, 配麻黄、桂枝增强祛风散寒之力; 白芍药、五味子敛肺气, 止喘咳; 半夏化痰除饮, 降逆止咳, 与干姜合用增强温化之力, 且缓解其毒性; 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 解表化饮。祛寒散风, 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伤寒论》方。麻黄 (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 (去皮) 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同煮,分三次服。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 并治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若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三两;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炒令赤色)鸡子大; 噎者,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气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半升。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有抗过敏和抗胆碱能神经作用。 小青龙汤 《伤寒论》【组方药物】 麻黄9克(去节)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小青龙汤《伤寒论》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在表,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9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6克桂枝6克半夏9克五味子3克组成。有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之效。主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本方尤宜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咳喘症。感冒时咳喘可用,没有感冒,而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者亦可用之。本方麻、桂相配,发汗平喘力猛,故原方用法提到:“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意在提示人们审情酌量,不可贪功而冒进大剂。 ☚ 桂枝汤 香苏散 ☛ 小青龙汤xiǎoqīnglóngtāng《伤寒论》方。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夏各半升。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治外感风寒, 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清稀、微喘, 甚则喘息不得卧, 口不渴, 脉浮紧。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咳喘痰白清稀者。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为外解风寒,内化寒饮的代表方剂。方由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组成。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功能解表散寒,温化寒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不口渴,身体疼重,胸痞,浮肿,干呕,咳喘,苔白腻,脉浮或浮滑者; 亦治溢饮而见上述症状者。 ☚ 大青龙汤 消风百解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