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青龙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青龙汤

解表剂之一。出自《伤寒论》。麻黄25克、桂枝25克、白芍药25克、细辛20克、干姜20克、五味子20克、半夏25克、甘草(炙)2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150~350克; 猪、羊50~100克。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感冒、水饮内停之喘咳。方中麻黄解表散寒, 宣肺平喘; 桂枝解肌表, 和营卫、温阳化气, 与麻黄合用, 增强解表祛寒之力; 细辛温通表里, 祛寒外出, 配麻黄、桂枝增强祛风散寒之力; 白芍药、五味子敛肺气, 止喘咳; 半夏化痰除饮, 降逆止咳, 与干姜合用增强温化之力, 且缓解其毒性; 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 解表化饮。祛寒散风, 止咳平喘。
本方对外感引起的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表寒者有一定疗效。热邪、劳伤引起的喘咳, 不能误用本方。

小青龙汤

《伤寒论》方。麻黄 (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 (去皮) 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同煮,分三次服。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 并治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若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三两;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炒令赤色)鸡子大; 噎者,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气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半升。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有抗过敏和抗胆碱能神经作用。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麻黄9克(去节)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主要功效】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适应病证】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加减运用】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临床验证】 1.感冒:治疗159例,其中属外寒内饮者。获较好疗效; 2.百日咳:以本方加南沙参、乌梅、花粉、茯苓治疗102例。结果:98例治愈。治愈率达96%; 3.慢性支气管炎:治51例。结果:显效27例,好转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4.支气管哮喘:治31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2例,稍有效4例,无效8例,不明3例。
【方义分析】 此为解表化饮名方。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辛散太过而耗伤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实验研究】 本方及其主要组成药品水煎剂和醇提液,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松弛作用。而全方醇提液比水煎剂为强。实验表明本方有抗过敏作用,药后血中LGE、血中组织胺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cAMP值明显升高。

小青龙汤

《伤寒论》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在表,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出自《伤寒论》,由麻黄9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6克桂枝6克半夏9克五味子3克组成。有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之效。主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本方尤宜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咳喘症。感冒时咳喘可用,没有感冒,而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者亦可用之。本方麻、桂相配,发汗平喘力猛,故原方用法提到:“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意在提示人们审情酌量,不可贪功而冒进大剂。

☚ 桂枝汤   香苏散 ☛

小青龙汤xiǎoqīnglóngtāng

《伤寒论》方。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夏各半升。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治外感风寒, 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清稀、微喘, 甚则喘息不得卧, 口不渴, 脉浮紧。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咳喘痰白清稀者。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为外解风寒,内化寒饮的代表方剂。方由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组成。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功能解表散寒,温化寒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不口渴,身体疼重,胸痞,浮肿,干呕,咳喘,苔白腻,脉浮或浮滑者; 亦治溢饮而见上述症状者。
本方所治证属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治宜解表散风寒,温中化寒饮。方用麻黄辛温宣肺散寒,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共为君药,取其辛温宣通,疏散风寒; 臣以细辛、干姜温中化饮,半夏燥湿化痰,合以温中逐寒,复阳暖脾,蠲化寒饮,止咳平喘,配君药以外解风寒而内化寒饮; 佐以芍药敛阴和营,五味子敛津纳气平喘,而且取芍药之酸收,制麻、桂之辛散而调和营卫,五味子之敛津,制姜、辛、半夏之温燥而保肺津,则温散风寒水饮而不致伤津耗气,敛津和营而不致留邪; 使以炙甘草甘缓和中益气,调协于辛温酸收之间,则平调阴阳,而邪除正复。故本方有解表散风寒,温中化寒饮,止咳平喘逆的作用。现临床上亦用本方治疗感冒、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病证属外感风寒,内停寒饮者。本方为治外寒内饮之剂,故凡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的虚喘等证不宜用。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弱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功能解表散寒,化饮清热。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饮郁化热,咳而上气,烦躁而喘,恶寒发热,苔白腻微黄,脉浮或微数者。
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宣肺降逆,化饮止咳。主治寒饮化热,饮邪上迫,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脉浮者。

☚ 大青龙汤   消风百解散 ☛
000037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