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套印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版本 > 套印本 套印本 tàoyìnběn 亦稱“套板”、“套印書”。指以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顏色分别雕板合印成的書籍。分二色、三色、四色以至五色套印本。其中二色套印本多爲紅、黑二色,亦稱朱墨本。現存最早的套印本是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中興路資福寺所刻的無聞和尚《金剛經注》。明萬曆後套印始盛,著名的有吳興閔、凌二家。清代内府,套印本頗精,著名的如《勸善金科》、《古文淵鑑》,皆爲五色套印本。私家如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廣東翰墨園刊《杜工部詩集》,除正文用墨色外,各家評語,以五色分别,紫色爲明王世貞,藍色爲明王慎中,朱色爲清王士禎,緑色爲清邵長蘅,黄色爲清宋犖。參閱清·葉德輝《書林清話·顔色印套書始於明季盛於清道咸以後》。 套印本用不同颜色套印的书籍。套印是从中古时期用不同颜色抄写图书的方法发展而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该书抄写是“以墨书经本,朱字辨注”。元人将此方法用于雕版印刷中,发明了套印术。其方法,最初是将不同颜色涂于版面文字或图案的不同部位,如以墨色涂正文、朱色涂注文,然后伏纸刷印。后来,发展为用涂有不同颜色的不同版片分版套印同一书页。我国最早的套印本,是元至正六年(1340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该书为朱墨本,卷首灵芝图及正文中的经、注,以朱墨两色套印。明代以后,套印本的颜色逐渐增加到三色、四色、五色。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涿州(今河北涿县)卢坤刻《杜工部集》,用黑、紫、蓝朱、绿、黄六种颜色,分别刷印杜诗正文及明代王世贞、王慎中、清代王士祯、邵长蘅、宋荦五家的注文,是已知用色最多的刻版套印本。套印本印刷精美、多彩悦目,且可区分书籍正文和注释,便于阅读,故颇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套印本chromatograph edition 套印本chromatograph edition 套印本chromatograph edi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