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春,正月丙寅,以于阗国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阇雄为毗沙都督。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 正月,以于阗国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阇雄为毗沙都督;击吐蕃有功故也。 《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二》 春,正月丙寅,以于阗为毗沙都督府,以尉迟伏阇雄为毗沙都督,分其境为十州,以伏阇雄有击吐蕃功故也。庚午,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 毗沙都督府本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上元二年正月,置毗沙都督府,初管蕃州五。上元元年,分为十。 《旧唐书·地理志三》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和《册府元龟》记于阗为上元二年置都督府,分其境为十州,而地理志则以为上元元年分十州,显然有错。 正月,右骁卫大将军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赐帛以答之。拔汗那王献碧颇黎及蛇黄。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十二月丁亥,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 十二月,龟兹王白素稽遣使献名马。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十二月,于阗王伏阇雄率其子弟及首领七十余人来朝,并献方物。 《册府元龟·外臣部·入觐》 疏勒都督府本疏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上元中,置疏勒都督府。 《旧唐书·地理志三》 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国。上元中,置焉耆都督府处其落部,无蕃州。 《旧唐书·地理志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