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寿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寿星shòu xīng

星名。在南方,又叫老人星。李频《府试老人星见》: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寿星

寿星

即南方南极寿星,又称老人星,南极老人。唐代司马贞《史记·封禅书·索引》: “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我国民间将其作为可使人长寿的神。其象为白须高额的拄杖老人。

☚ 桑田沧海任更差   恒沙 ☛

寿星

 《尔雅·释天》:
 寿星,角亢也。(郭璞注: 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
 《史记·天官书》:
 (西宫) 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 不见,兵起。(《正义》: 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 不见,人主忧也。)
 《史记·封禅书》:
 (秦时)于杜、毫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索隐: 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
 《汉书·天文志》:
 南极老人,常以秋分时候之南郊。
 《续汉书礼仪志》:
 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真灵位业图》:
 太极左位: 南极老人丹陵上真。
 


 

南极本命延寿星君 (北京民间版画)


 《集说诠真》:
 《册府元龟》载: 开元二十四年,诏曰: 德莫大于生成,福莫先于寿考。苟有所 主,得无祀之? 寿星,角亢也。既为列宿之长,复有寿星之名。秦时已有寿星祠,亦云旧矣。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
 《通典·礼》四:
 周制,秋分日享寿星于南郊 (寿星,南极老人星)。
 大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
 《事物纪原》卷二:
 《通典》 曰: 周立寿星祠,在下杜毫,时奉焉。《宋朝会要》 曰: 景德三年七月,王钦若言: 《礼记·月令》,八月命有司秋分享寿星于南郊。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所司置寿星坛,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今百神咸秩而独略寿星,望俾崇祀。礼院言:寿星,南极老人星也。《尔雅》 云:寿星,角亢也。注云: 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云。唐开元中上封事者言: 《月令》,八月日月会于寿星,居列宿之长。请八月社日配寿星于太社坛享之。当时遂敕特置寿星坛也。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一七引《见闻录》:
 嘉祐八年冬十一月,京师有道人游卜于市,貌体古怪,饮酒无算,都人士异之,好事者潜图其状。后近侍达帝引见,赐酒一石,饮及七斗,次日司天台奏: 寿星临帝座。忽失道人所在。仁宗嘉叹久之。
 《桯史》 卷四:
 德寿在北内,颇属意玩好,孝宗极先意承志之道,时网罗人间,以共怡颜。会将举庆典,市有北贾携通犀带一,因左珰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不正透,有一寿星扶杖立。上得之喜。旁有珰见之,从贾求金不得,则擿之曰: “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今杖直而短,仅至身之半,不祥物也。” 亟宣视之,如言,遂却之。余按 《会要》,开宝九年二月十九日召皇弟晋王及吴越国王钱俶,其子惟濬射苑中,俶进御衣金器寿星通犀带以谢。带之著于前世者,仅此一见耳。
 


 

寿星 (木雕)


 《书影》卷七:
 [宋] 真宗二年,有异人,长仅三尺,而身与首几相半,丰髯秀耳,丐食辇下。叩其所自来,则言曰:“吾将益圣人寿。” 一日闻于上,召见内殿,讯其能,则曰性嗜酒。命之饮,一举一石。俄逸其人。翌日,太史奏寿星之躔,密联帝座。后令访求,不可得,敕图其形,即今寿星像也。见 《濯缨亭记》。按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寿止五十有五,才下寿耳,不知所益有几。
 《通俗编》:
 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据《南史·夷貊传》,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号长颈王。画家意或因乎此。然则所画乃毗骞王,非寿星矣。
 《集说诠真》:
 寿星之祠,始见于秦代。汉唐以降,仍沿其谬,至明洪武三年始罢其祀,诚以其祀为妄耳。至星之或现或隐,乃诸星躔次之常律,非彼所能自主。见则寿昌,而兆千龄,此乃术士之妄谈,以欺不谙天文者也。
 今俗敬寿星者,莫不供一白发老翁像,称之曰老寿星,焚香燃烛,顶礼叩拜,求赐延寿。虽祷之无灵,终不自悟,良可慨也。
 [案] 寿星,古有二义,一指天空的某一区域,即十二次之一,其范围相当于二十八宿中东方角、亢二宿。(见 《尔雅》) 一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见 《史记》) 前一义仅用于天文学,不过因其位于列宿之首,故名寿。至于秦以后及秦汉时代立祠奉祀的寿星,实际上是指南极老人星。其初所掌为国运之寿命长短,所以有 “见则天下理安” 之说。以后被视作主人间寿夭之神,所以东汉把祭祀老人星与敬老活动结合起来。以后历代皇朝皆列入国家祀典,至明初始罢。但唐、宋时已莫晓其原义,所以认为寿星兼指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遂将二者合在一起奉祀。近代所奉寿星之形象,皆为白发老翁,拄一弯弯曲曲的长拐杖,高脑门,头特长。白发老翁自是因其为寿星而想象出来的。至于长拐杖,据 《后汉书》,东汉于礼老人星时,举行敬老活动,对七十以上老人赐以九尺长的鸠头王杖,想来即此俗之滥觞。据 《桯史》,南宋以前塑寿星像已必配以 “诘曲有奇” 的长拐杖了。至于高额长头,《通俗编》 之假设亦可备一说。

典故“寿星”鉴赏和评析 - 可可诗词网

寿星

 现代人们在举行寿庆活动时,往往把被祝寿人称为“寿星”,年纪大的称老寿星,并称男的为“寿公公”,女的为“寿婆婆”;年纪小的则称小寿星。
 


 寿星,顾名思义,原来是星的名称。一说寿星原是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星,为东方苍龙七星——角、亢、氏、房、心、尾、箕之一。每年五月初的傍晚,寿星便带着长寿的吉祥之光出现在东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寿星即老人星,亦即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可见汉代时已认为寿星就是南极老人星,而天空中只要出现寿星,天下便平稳安定,所以当时人们祭拜它,以祈祷福寿。唐代时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从此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后汉书·礼仪志》说,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王杖即鸠形手杖。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乌”。老人使用鸠杖,寓有进餐可防噎的意思。朝廷赏赐王杖给七十以上的老人,是古代尊老敬老、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我国尊老养老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代,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西游记》所描绘的寿星形象是:“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更具喜庆色彩,深受百姓喜爱,其形象为一位白发老翁:白须飘逸,长眉间透着慈祥,手持龙头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传说:寿星母亲怀上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竟然问腹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结果寿星就急急忙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由于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年画《寿星图》是民间喜爱的吉祥物,图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人们看到他便心旷神怡,从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寿星图》四周还点缀有松、鹤、龟、桃、灵芝、葫芦等表示长寿吉祥的动植物,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气氛,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还有些年画将寿星与福、禄二星画在一起,表现出既求长寿,又求官运、福运的意思,被称为“福禄寿图”。

寿星

泛指长寿之人。《西游记》第七回: “寿星得座,依然走斝传觞。”
○ 南极老人

寿星

星辰名,即老人星。道家故事中以为神仙,俗称老寿星或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于杜、毫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亦有杜主。”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元马致远套曲《迎仙客》:“寿星捧玉杯,王母下瑶池。”

寿星shòu·xīng

❶寿星老儿:凤姐儿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六二·1450)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一尊,沉香拐一只。(七一· 1722)
❷指被祝寿的人: (平儿)刚进了园,就有几个丫鬟来找她。一同到了红香圃中…众人都笑,“~ 全了。”(六二·1457)
❸亦用于尊称老年人。见〔老寿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壽星
壽星  shòuxīng

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爲辰,與二十八宿相配爲角宿和亢宿。據《漢書·律曆志下》載,日至其初爲白露,至其中爲秋分。其分野爲鄭,屬兖州。明末後譯黄道十二宫之天秤宫爲壽星宫。《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郭璞注:“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晉書·天文志上》:“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爲壽星,於辰在辰,鄭之分野,屬兖州。”

寿星

寿星

现代人们在举行寿庆活动时,往往把被祝寿人称为“寿星”,年纪大的称老寿星,并称男的为“寿公公”,女的为“寿婆婆”;年纪小的则称小寿星。


寿星,顾名思义,原来是星的名称。一说寿星原是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星,为东方苍龙七星——角、亢、氏、房、心、尾、箕之一。每年五月初的傍晚,寿星便带着长寿的吉祥之光出现在东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寿星即老人星,亦即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可见汉代时已认为寿星就是南极老人星,而天空中只要出现寿星,天下便平稳安定,所以当时人们祭拜它,以祈祷福寿。唐代时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从此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后汉书·礼仪志》说,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王杖即鸠形手杖。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乌”。老人使用鸠杖,寓有进餐可防噎的意思。朝廷赏赐王杖给七十以上的老人,是古代尊老敬老、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我国尊老养老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代,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西游记》所描绘的寿星形象是:“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更具喜庆色彩,深受百姓喜爱,其形象为一位白发老翁:白须飘逸,长眉间透着慈祥,手持龙头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传说:寿星母亲怀上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竟然问腹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结果寿星就急急忙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由于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年画《寿星图》是民间喜爱的吉祥物,图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人们看到他便心旷神怡,从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寿星图》四周还点缀有松、鹤、龟、桃、灵芝、葫芦等表示长寿吉祥的动植物,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气氛,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还有些年画将寿星与福、禄二星画在一起,表现出既求长寿,又求官运、福运的意思,被称为“福禄寿图”。
☚ 合和二仙   八仙 ☛

寿星shòu xīng

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瞒不住。《六院汇选江湖方语》:“寿星: 言其语话皆知,不能瞒也。”

各种年纪的老人

各种年纪的老人

称五十岁以上的人:艾老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老耆
七八十岁的老人:老耄
年寿高的老人:黄耄倪齿
年高有德的人:长者 耆宿 耆夙
年高望重者:耆耉
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耆旧 旧齿
年高而见识多的人:故老
高年硕德者:耆硕
高年硕德者之称:耆英
长寿老人:绛老 鲐背(鲐背黄发;鲐背鹤发;鲐背苍耈;鲐背苍耈;鲐背鸡肤;黄发鲐背;黄耈鲐背;鹤发鲐背) 骀背(骀背鹤发;黄发骀背) 麋首 黄发台背 黄耈台背黄耈台背 台背黄发
年寿高的老人:黄耄倪齿
称长寿老人或被祝寿的人:寿星(老寿星;寿星老儿)
高寿老人:绛人 绛老 绛生 绛县老人

☚ 各种老人   老夫 ☛
寿星

219 寿星

亦称南极仙翁、老人星,神话传说中司长寿之神,留有白色长须,手柱拐杖,光头,“南北长”而前部隆起,俗称“奔楼头”。

☚ 阎罗   财神 ☛
寿星

寿星

原为古代天文学中的星体名称,也称“南极老寿星”或“老人星”。旧时以此星象征长寿,故名,并塑造为神。后来,“寿星”进一步演化,成为长寿老人的代称。泛指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为寿星。

☚ 2000年世界人口前景预测   做寿 ☛

寿星shou xing

❶god of longevity
❷ elderly person whose birthday is being celebrated

寿星

elderly person whose birthday is being celebrated


寿星

God of Longevity


寿星

God of longevity

寿星

god of longevity;an elderly person whose birthday is being celebrated
老~ venerable old man or wom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