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铃子
【概况】: 异名 歪头菜(《救荒本草》),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基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歪头菜全草及根。 原植物 歪头菜Vicia unijuga A.Br. 余项参见“歪头菜”条。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根及全草,根晒干,叶鲜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叶含黄酮甙类成分,大叶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以及血液凝集素(Agglutiinins)[1,2]。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71;91(5)∶587 [2]CA 1977;87∶100527s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补虚。 主治 劳伤,头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制剂中。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贵州民间药物》:“治劳伤:三铃子根15g。蒸酒30ml,每日服3次。” 食疗 《贵州民间药物》:“治头晕:三铃子嫩叶10g,蒸鸡蛋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