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自发性半脱位
寰、枢椎自发性半脱位比较多见。有时颈椎脱位常发生于第二、三颈椎之间。病因常为邻近软组织感染,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咽后壁脓肿、腮腺炎、乳突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与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引起颈椎反应性充血,齿突后方之横韧带松弛,颈椎骨质疏松,引起寰、枢椎脱位。损伤也为脱位原因,向一侧强烈转头或由高处跌下,两足或臀部着地,其反作用力达于头颈之间而造成脱位。
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扭向一侧,头部旋转运动功能丧失,颈后方有压痛,有时患儿常用双手支持头部方能起坐,严重者有脊髓损伤症状。
X线检查时张口前后位片可见寰、枢椎关节突间关节间隙不对称,脱位的椎体棘突由于椎体扭旋而偏离中线。侧位片寰椎向前滑脱,其前弓与齿突之间隙增宽于3mm以上,第一、二颈椎棘突距离加大,并失去原有平行位置。
新鲜脱位可试行牵引、斜搬使其复位。多数病人可自愈,若颈部肌肉痉挛或脱位时间过长,用下颌布带牵引。颈部热敷。颈部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有神经症状者待其逐渐消失,寰椎恢复原位,然后带围领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