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宫之奇谏假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谏假道》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五年》。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题目为后人所加。题一作《宫之奇复谏虞假道》。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说:“事险,便作险语。看其段段俱是峭笔健笔,更不下一宽句宽字。古人文,必照事用笔,每每如此。”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晋伐虢必假道者,以虞为虢蔽,不可飞越而往也。虢既就灭,但间晋,岂能越国鄙远,时时假道于虞,以往治其民人乎?亦知虞必不免矣。‘吾宗’‘享祀’二语,总为璧、马(案:晋国首次假道,曾以璧、马赂虞君)所述,以国殉货,故作此支节之词。宫之奇语语破的,无奈不悟。所谓不仁者不可与言,岂奇之懦者。”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开首一语提清,以下先论势,次论情,再次论理。危言正论,总见晋使不可许,虞公弗听而许之;又作去后之谏,而卒亦不悟。是一时最不快意之事,却是千古最快意之文。”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宫之奇三番谏诤,前段论势,中段论情,后段论理。层次井井,激昂尽致。奈君听不聪,终寻覆辙。读竟为之掩卷三叹。”近人林纾《左传撷华》说:“此一篇是愚智之互镜。虞公开口抱一‘宗’字,继此抱一‘神’字。其愚騃处已从两语描出。宫之奇即分两项驳他。说到‘宗’字,宫之奇即将‘宗’字分出亲疏。虞、虢视晋,则虢近于虞,犹恐驳他不倒,又出桓、庄二族,不但同宗,且属近支。近支尚尔,何况遥遥之华胄。一步紧似一步。‘将虢是灭’,是叫他从虢一边翻转看。视亲于桓、庄,又叫他从晋一边翻转看。‘犹’字是纵笔,‘况’是收笔,文字精透极矣,词锋亦便利极矣。乃犹不悟,拈出‘神’字,以为可据。此直是璧、马之余情,贪心不已,以为尚有酬。‘据’之为言,安也。谓神安其享,即是亲己,宫之奇心悯其愚,牢不可破,连举七个德字,苦苦醒他……综言德之关系于存亡,无所不至,故言之重叠,不惟不见其沓,且反复辩论,亦一步紧似一步。已乃用‘弗听’二字,将其忠言截住。宫之奇两用‘矣’字,一断虞之亡,一决晋之得。此双锁之笔。文笔既含蓄而又完满。”本文记述晋国假道于虞以灭虞的史实。晋侯向虞借道以伐虢,宫之奇看出晋的阴谋,力谏虞公。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在于德政,这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他还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为喻,说明虞与虢两个小国相互依附的关系,从而形象地阐明了小国必须相互支援,才能免于大国的侵略和并吞的道理。记事简洁明了,议论精辟透彻。文中宫之奇驳斥虞公愚腐之见解一段,或证之以事实,或引之以史书,或征之以民谚,层层推进,合理入情,深得议论文体之髓。语言精粹,如“寇不可翫”、“唇亡齿寒”、“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数语,或生动形象,或凝练含蓄,皆包蕴密致,概括准确,内涵丰富,耐人寻绎。 宫之奇谏假道 题解 虞公不听大夫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并派出军队,与晋合力共伐虢国,吞并了虢之下阳。三年后,晋国再次提出要向虞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大夫宫之奇对当时晋、虞、虢三国的历史和相互关系有深刻的了解,而且看透了晋国伐虢的险恶用心,于是对虞公进行了一番苦谏。可惜昏庸的虞公拒纳忠告,不听劝谏,使虞国终于灭亡,虞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这便是本文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主旨。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译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去,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驻扎在虞国,就乘其不备发动进攻,灭掉了虞,捉住了虞公。 赏读 晋国两次假道伐虢,本文记述的是第二次,主要写虞国大夫宫之奇对虞公的三次劝谏。第一次是论势,说明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地理形势和利害的关系。第二次是论情,针对虞君认为同宗可以免害的思想,指出晋献公“亲以宠逼,犹尚害之”的历史教训,说明亲情不可依。第三次是论理,批驳了虞君对神明庇佑的迷信,指出国家的存亡不在于鬼神,而在于国君是否施德于民,反映了春秋初期的民本思想。全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和反问句式。品读这段沉甸甸的文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宫之奇谏术的称道,对其忠于祖国和深谋远虑的赞叹,重要的在于记取虞国倾覆的沉痛教训,体味“唇亡齿寒”这一典故所蕴含的深义。宫之奇代有人出,虞公之类会绝种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