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边疆民族语文翻译机构。明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有教师、译字官生若干人。专司中央政权下达的敕谕、所辖各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的翻译事务。清初隶四译馆。乾隆十三年(1748)归会同四译馆所辖,并入西域馆。有*《高昌馆杂字》、*《高昌馆课》传世。
高昌馆
明清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专司中央政权下达的敕谕、天山南北诸地各级政权与明朝往来及朝贡活动等的翻译事务。置教师、译字官生若干人,编有《高昌馆杂字》 (亦称《高昌馆译语》)、《高昌馆课》 (亦称《高昌馆来文》)等。在促进明朝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作用。清初隶四译馆。乾隆十三年(1748)并入西域馆。